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35)
报纸(130)
学位论文(17)
会议论文(8)
图书(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2)
地方文献 (91)
非遗保护 (38)
红色文化 (31)
宗教集要 (4)
按年份分组
2013(21)
2010(31)
2004(13)
2003(3)
2001(6)
1998(11)
1997(6)
1995(5)
1987(1)
1983(2)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7)
戏文(3)
古典文学知识(3)
闽江学院学报(3)
戏剧艺术(2)
福州师专学报(2)
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1)
戏剧杂志(1)
天天新报(1)
新闻晚报(1)
论汤显祖《紫?记》和《柯记》的思想性
作者:侯外庐  来源:新建设(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论汤显祖《紫?记》和《柯记》的思想性
毛诗笺疏质疑--二部分--
作者:黄焯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理志  孔颖达  王应麟  孔子  李氏  文王  毛传  古义  诗经  宋儒 
描述:右采获,由疑毛传未合经序之旨耳。只其揅之过深,求之地当,致有求合而反离,求密而反疏者。故宋儒讥其按迹以议性情(王应麟汉书地理志考证引李氏语),而清人复病其说之膠滞也(朱鹤龄诗经通义)。唐贞观中,孔颖达等撰毛诗正义,其书以刘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为稿本,故能融贯群言,包罗古义。惟其于毛、郑义有异同处,往往左毛右郑,而于郑君宗毛为主之本意,反忽而少察矣。
英及其散文理论与创作
作者:邹自振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理论与创作  陈子龙  前后七子  唐宋派  汤显祖  古文理论  科举制度  桐城派  归有光 
描述:英及其散文理论与创作邹自振我国古代散文遗产是十分丰富的,然而我们文学史的叙述却显得贫乏,明末重要的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艾英即是一例。不用说《辞源》、《辞海》没有“艾英”辞条,就是建国后出版
博副院长、本刊副总编王英先生不幸逝世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副院长  南京博物院  东南文化  博物馆学会  太和县  博物馆学研究  国立中央博物院  江苏省  副总编辑  陈列展览 
描述:949年4月随军南下,在南京市军管会高等教育部任联络员,参加接收前国立中央博物院的工作,1950年8月,正式调入南京博物院,历任南京博物院助理员、群工部
詩社与林則徐
作者:楊国楨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6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则徐  诗社  黄爵滋  魏源  帝国主义  道光  龚自珍  文学活动  汉学  嘉庆 
描述:集》。林则徐、龚自珍、魏源、黄爵滋、
吴道及其《国史河渠志》
作者:李小林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万历年间官修国史  吴道  《国史河渠志》  纪传体志书 
描述:中附载图册的体例,或第一次提出了这种设想,对后人修此类志书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可清楚地表达出用文字无法叙述的内容;叙事详细;时间清晰准确;在记事中常加入简单评论,极有益于读者加深理解,搞清一些深幽难见的联系。不过,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但总得来说,它不愧为一部成功的纪传体志书。
柯记》《邯郸记》思想倾向辨
作者:刘云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邯郸记》  柯记》  思想倾向  卢生  反封建意义  四梦  枕中记  权贵  张居正 
描述:
《牡丹亭·劝农》与《柯记·风谣》的同异
作者:万斌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劝农》  《劝农》  《风谣》  《风谣》 
描述:《牡丹亭·劝农》和《柯记·风谣》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汤显祖政治理想的艺术寄托,其人物形象,则是他从政实践的形象写照;两折的不同点,在于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虚实繁略,相映生辉。
汤显祖撰文的聂营夫妇墓志铭
作者:李科友 徐国泉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墓志铭  孺人  冯氏  临川  重孙  抚州市  合葬墓  家宅  礼部 
描述:,号营,实宋枢密聂昌公廿四孙也。渡后家宅羊城,公因以居焉。公赋性豪迈,动笔成文,值」国初三途索士,故当时显达,在或由还试,或由纳粟。公祗以文学入教,侻就萧曹,历仕本邑大参。公
林县太行林虑山的旅游开发
作者:陈传康 郭德秀  来源:经济地理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旅游开发  豫北  滑翔体  太行山  登山  王相  红旗渠  太行山南段  碧霞元君  石板岩 
描述:支脉和淇山支脉),散布着一些突起的“顶”峰。林县地处暖温带气候中部,植被属阔叶林地带,但也适于生长松柏等针叶树。过去地处上游,除部分石灰岩与砂页岩交界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