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南宋“浙东学派”研究的一项硕果
作者:徐洪兴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祖谦  浙东学派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思想资料  陆九渊  思想史研究  哲学思想  学术界  朱熹  吕氏 
描述:,又是个造诣颇深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生于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卒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为别于乃伯祖“大东莱先生”吕本中,又有“小东莱”之号。溢曰:“成”,学者亦多尊之为“吕成公”。吕氏祖籍山西,后世屡迁,北宋时曾居安徽寿春、河南开封等地。靖康之乱,宋室南渡,曾祖吕好问亦携家南徙,至婺州
东钱湖南宋石刻文化考察赏析
作者:杨古城  来源: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钱湖  文化考察  石刻  史弥远  王安石  宁波市区  文化瑰宝  杭州西湖  雕刻风格  南宋初期 
描述:村是史氏祖父史诏的居住处,绿野岙村长乐里山是史诏的墓地,这批10件一套的石刻,由文臣(忠)、武士(勇)、蹲虎
南宋话本《拗相公》的反动实质
作者:王雅轩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官僚地主  司马光  大地主  儒家  人言  宋神宗  尊儒  北宋时期  地主阶级 
描述:历代反动派的诮骂。《拗相公》这部话本,就是南宋时期守旧派与革新派剧烈斗争的产物。为什么在这个时期会产生这样一部作品?历史上的反动派又为什么用《拗相公》作为复辟的舆论工具?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试对南宋
南宋江西陆子学派的形成探析
作者:张东海  来源:教育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  心学  陆子学派  陆九渊 
描述:本文考察了南宋江西陆子学派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为陆子学派的产生与两宋的政治状拳、文教政策、经济状况、文化繁荣及陆九渊的个人素质和努力密切相关,陆子学派在陆九渊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在辩论中发展
南宋浙东事功学派学术思想渊源探析
作者:陈国灿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事功学派  思想渊源  浙东学术  学术思想  王安石  功利思想  继承和发展  陈亮  《习学记言序目》  《宋元学案》 
描述:南宋浙东事功学派学术思想渊源探析陈国灿本文分析了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儒学渊源、“事功”思想渊源及其与浙东传统学术的关系,认为该学派的学术思想主要是在坚持传统儒家学说基本理论和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吸取前人
王安石找到了生花笔
作者:暂无 来源:获奖作文选萃.小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家  文学家  先生  先生  老师  老师  书院  书院  读书  读书  文章  文章  思潮  思潮 
描述:,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过了几年,王安石把先生送给他的笔都写秃了,仪剩一支。一天深夜。突然觉得文思潮涌,行笔如云,他高兴得跳起来,大喊:“我找到了!”
关于南宋农事诗--读《南宋六十家集》兼论江湖派
作者:漆侠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农事诗  江湖派  晚唐五代  诗歌艺术  王安石  杨万里  刘克庄  诗文集  文学艺术  语言 
描述:现实主义传统的继续和发展,具有它独自的特色和风格。 《南宋六十家集》所收入的,是一些卷帙不大的诗文集,其中尤以江湖派诗集为多。所谓江湖派,是南宋晚期诗坛上的一个流派;这一派“大抵以赵紫芝为矩矱”,“以高
朱熹、陆象山的书院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曾春海  来源:哲学与文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白鹿洞书院  学规  陆象山  槐堂书院  象山书院  心学  理学  人文教养  义利之辨 
描述:朱熹、陆象山的书院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我国古代书院及教学特色简介
作者:张连军  来源: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书院  书院教学  教学特色  陆九渊  吕祖谦  白鹿洞书院  王守仁  自由讨论  自学为主  鹅湖之会 
描述: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论述了我国古代书院的设置梗概及书院在教学方面的主要特色,以便我们批判地继承书院教学中的有益的东西,做到古为今用
略论我国书院的教学与刻书
作者:刘实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书院  白鹿洞书院  讲学  刻书  学校教育制度  陆九渊  我国古代  紫阳书院  朱熹  司马光 
描述: 书院是我国自北宋至清末的一种学校教育组织,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较高的学府,但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学校。现在谈论书院,可先附带略述我国宋代以前设置的学校。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起源于奴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