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巩《归老桥记》到底为谁而作
-
作者:梁颂成 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归老桥记》 曾巩 苏辙 柳拱辰 柳平
-
描述:清嘉庆《常德府志》根据苏辙《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的内容,推断曾巩《归老桥记》是为筠州刺史柳平而作。这一说法还误导了后来的学者。根据曾巩之文和苏辙之诗的写作时间,及诗与文内容的有关细节,可以判定曾文
-
王安石《洪范传》作年论辨
-
作者:胡金旺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洪范传》 变法时期 道本体论 人才观 君臣观
-
描述:不同篇章中相关思想的关联及其人才观、君臣观思想内容所属的阶段来判定,认为传世的《洪范传》文本的写作年代应该被确定为王安石熙宁三年上呈给神宗皇帝前夕,属于其后期的作品。
-
由周的徹法談到“作州兵”、“作丘甲”等問題
-
作者:金景芳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州兵 《孟子》 丘甲 井田制 《周礼》 史学界 中国古代社会 中军 周人 野人
-
描述: 在《孟子》書里談到井田制,并对夏、殷、周三代实行井田制时所采取的三种不同的剝削方式——貢、助、徹,进行过評論。这份材料对于我們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来說,是非常宝貴的。可是过去有一个时期,史学界一般却不是这样看法,而是多半采取怀疑、否定的态度。近来情况变了,大家都承認中国古代存在过井田的事实,但是对《孟
-
论李渔的为人、剧作和戏剧观——兼与沈尧、刘克澄等同志商榷
-
作者:詹慕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渔 戏剧观 闲情偶寄 戏剧艺术 清王朝 统治者 汤显祖 民族意识 世界观 道学
-
描述:好,并用来侑酒佐客。他是很不讲求读书人的气节的”。对于李渔的剧作,论者虽不否认其前期作品“在具体描写中,尚不无可取的片断”,但总的认为“他在‘十种曲’的创作中,经历了一条从美化士大夫的风流韵事,到宣传封建道学,再到力图把风流与道学结合起来的创作道路;也就是走了一条从‘帮闲’到‘帮忙’结合起来的道路”。对于李渔的戏曲理论,这些同志虽也肯定了他在某些技巧问题的论述上具有一定的贡献,但认为这些“都还是第二位的问题。第一位的问题应该是剧作家对
-
托名徐渭的《选古今南北剧》与《古今尺牍振震云笺》
-
作者:徐朔方 来源:文献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渭 古今 汤显祖 袁宏道 图书馆 郑振铎 署名 袁中道 万历 田水
-
描述:一、选古今南北剧北京图书馆藏善本《选古今南北剧》十卷,清远斋刻。徐渭自叙,署名秦田水月漫题,有文长、酬字堂二印。叙文默如子漫书,有王廷谏印。本书原为郑振铎藏本。
-
导演应是多面手 剧本是核心——金爵国际电影论坛“安东尼·
-
作者:张小平 来源:电影新作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导演 安东尼 中国电影 数码技术 多面手 不同文化背景 对话 表达 核心 现实生活
-
描述:烈的对话。
-
调五音为一曲,融四腔于一剧:程烈清新编赣剧《临川四梦》曲谱
-
作者:沈放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弋阳腔 弋阳腔 海盐腔 海盐腔 新编 新编 青阳腔 青阳腔 南柯记 南柯记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创作 创作 专家学者 专家学者
-
描述:在汤显祖诞辰460周年之际,南昌大学隆重推出新编赣剧《临川四梦》,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新编赣剧《临川四梦》把《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原4本182出浓缩成4个折子一部戏,观众仅用二个小时,就看完原本要四个晚上才能看完的节目,其改编力度之大,效果之好,令诸
-
汤显祖临川四梦与莎士比亚传奇剧之大团圆结局的比较研究
-
作者:潘智丹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莎士比亚 传奇剧 大团圆
-
描述: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与莎士比亚的四部传奇剧分别属于东西方两个戏剧系统,但均采用大团圆作为结局。通过分析发现,二者有着相似的戏剧属性,而且二者创作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剧作家个人思想根源也十分相似,这些都为二者
-
情到深处剧亦真:从青春版《牡丹亭》和新版《玉簪记》解读白先
-
作者:刘奔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新版《玉簪记》 新版《玉簪记》
-
描述:心对主人公的体察与观照方面有待改进.
-
百戏之祖唯昆曲,古剧新妆演风流:作文新素材之“昆曲”
-
作者:吴晓梅 来源:作文素材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素材 青春版《牡丹亭》 百戏 作文 风流 古剧 2009年
-
描述:一眼·新素材 继2006年昆曲青春版《牡丹亭》饮誉华夏之后,2009年12月15日,白先勇的青春梦之二《玉簪记》在冬夜的北大百年讲堂再度绽放。比主人公生活时代还要早的千年古琴“九霄环佩”穿过历史的幔帐抵达今宵,悠长浑厚的琴声划破夜空摄人心魄,奏出中国古典爱情的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