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840)
报纸(27159)
图书(1256)
学位论文(1031)
会议论文(577)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5166)
2009(3868)
2008(3353)
2006(1905)
1998(1024)
1995(1007)
1989(570)
1987(690)
1958(55)
195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87)
音乐出版社(18)
江西人民出版社(16)
上海文艺出版社(16)
文物出版社(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1)
新文艺出版社(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能源出版社(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千年根脉西津渡
作者:袁因 才云 冯方宇  来源:中华遗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津渡  长江北岸  金山寺  镇江  年轻人  历史  渡口 
描述:周瑜、韩世忠等在此驻扎水军,王安石等文化名人在这里登岸。西津渡,镇江城的历史根脉,中国古渡文化的天然博物馆。
话说金山寺
作者:心斋 才云 冯方宇 陈大经  来源:中华遗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山  苏东坡  白蛇传  山门  神话传说  梁武帝  玉带  和尚  故事  镇江市 
描述:您知道《白蛇传》里“水漫金山”的金山在哪里吗?您知道苏东坡和佛印在金山寺打赌输了玉带的故事吗?您知道金山寺的山门为什么不朝南而朝西吗?
明代洞宗法脉传承考
作者:任宜敏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曹洞宗  法脉传承  少林系  寿昌系  云门系 
描述:比,曹洞宗遭斧钺斫伐相对较轻,中叶以降,更呈中兴态势。本文旨在对少林、寿昌、云门三系师徒相继、后前错出之法脉传承情况,作一番梳理与甄别。
庆云海岛金山寺
作者:张义 文钢  来源:春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岛  金山  佛教寺院  庆云县  僧侣  和尚  唐太宗  唐僧  隋代  民间 
描述:庆云县位居鲁北地区,与河北省近邻,为京津之重要门户。该县在隋唐时代的海岛金山寺为当时非常著名寺院,影响较大。虽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但其种种传说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足见该寺影响之深远。海岛金山寺与唐僧出家的传说原海岛金山寺位于庆云县汾水王村西一里许,建于何年已无从考证,隋代即有此寺。据传该寺院规模
“水漫金山寺”
作者:邱爽  来源:儿童时代(中高年级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水漫金山寺”
石头希迁与曹洞禅学术研讨会举行
作者:佩兰  来源:佛学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参同契》  石头  《肇论》  中国佛教文化  佛教协会  曹洞宗  洪州禅  华严宗  中华传统文化 
描述:石头希迁与曹洞禅学术研讨会举行
曹洞立宗论
作者:何云  来源:佛学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宗  石头系  良价  石头宗  南宗禅  《景德传灯录》  马祖道一  偏正回互  《宋高僧传》  无情说法 
描述:特色所在;其危机亦与此相关,即在立宗之初思想上过度的早熟性(三代禅者为先驱),特别是在对新义理的生长点缺乏探索,对阐明和发扬本宗特色的指导性思想体系,未曾及时地、自觉地着手建构。。这个意义上,本文批评了“君臣偏正”范畴之弊端,分析了“使洞山宗旨坠于死型者”的真正原因。本文认为,曹洞立宗之初的内在危机致使后来在其发展史上两度自断法统,而其绵泽不尽、气力不竭的深厚内力,亦同样有赖其立宗之初“回互”理论之赐
石头希迁禅法及石头肉身——在石头希迁及曹洞禅学术研讨会上的
作者:吴立民  来源:法音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石头  日本曹洞宗  阿赖耶识  《参同契》  禅法  平常心是道  中国佛教  辛亥革命  福建漳州 
描述:石头希迁禅法及石头肉身在石头希迁及曹洞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吴立民石头希迁及曹洞禅学术研讨会诸缘具足,取得了圆满成功。我想从禅门修行的角度,谈谈石头禅法,以及石头肉身的问题。(一)我们研究佛学,学佛是第一性的,佛学是派生的。佛法的禅是为了了生死、解决...
徐良独造金山寺
作者:郑德林  来源:上海采风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徐良独造金山寺
再现“天下第二书”风彩《麻姑山仙坛记》重新镌刻
作者:灿光  来源:书法艺术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再现“天下第二书”风彩《麻姑山仙坛记》重新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