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89)
报纸(757)
学位论文(42)
图书(10)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74)
地方文献 (49)
红色文化 (40)
地方风物 (25)
宗教集要 (9)
非遗保护 (4)
才乡教育 (4)
按年份分组
2014(189)
2013(132)
2012(212)
2011(262)
2009(108)
2008(110)
2007(85)
2000(22)
1960(16)
1959(9)
按来源分组
新三门(40)
商丘日报(23)
新湖南报(18)
昆明日报(12)
云南经济日报(10)
四川日报(10)
云南党的生活(9)
迪庆日报(7)
红河日报(7)
池州日报(5)
酒醒长恨锦屏空,梦魂惯得无拘检:浅谈《小山》中的“酒”与
作者:文师华  来源:江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  晏几道  京师    江南  黄庭坚  清人  治平  熙宁  生卒年 
描述: 读过晏几道作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即其作中常常出现“酒”字和“梦”字,而且着情最深。据笔者统计,《小山》中“酒”字出现过50余次,“醉”字出现过40多次,“梦”字出现过60来次。一部
北宋馆职、臣选任及文华与吏材之对立——以治平、熙宁之际欧
作者:陈元锋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坛  欧阳修  北宋    王安石  文章  论争  经术  学士  政治家 
描述:代表了文章家与政治家两种基本立场。论争的直接结果是导致重政事而轻文辞 ,并造成熙宁、元丰时期馆职、臣无学无文 ,使北宋中期文坛形成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断层。
小梅风韵最妖娆(论晏几道对令发展的贡献)
作者:陈定玉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艺术空间  抒情个性  抒情主体  时空交感  欧阳修  思想性格  艺术特色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时空层次 
描述:小梅风韵最妖娆(论晏几道对令发展的贡献)
《鼓吹导引曲无射宫·引导》应是金代之作
作者:许子荣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  金熙宗  乐志  导引  无射  金代  金史  鼓吹乐  缪荃孙  清代学者 
描述:吹导引仍辽旧。”陈述先生据此注而推断说:“是此曲乃辽曲也。”但是这首作《辽史》不载,宋辽金时代的文献也没有称其为辽代作品的,因而我认为
跨越时空的不解情结———二晏“痴情”、“惆怅”意绪论
作者:黄南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晏  晏几道  晏殊  自然现象  《小山  黄庭坚  艺术创作  意绪  解情  《珠玉 
描述:跨越时空的不解情结———二晏“痴情”、“惆怅”意绪论□黄南以令为主要代表的宋初文学,是史的一个辉煌时期,二晏独占其鳌头。晏殊以“宰相词人”的雅隽与欧阳修同有“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
因景生情 因情造景——读王安石、萨都刺的两首金陵怀古
作者:李新涛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萨都刺  金陵怀古  叙事方式  金陵山  阅读与欣赏  满江红  抒情文学  《登金陵凤凰台》  桂枝 
描述: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酒困路长意,蹭蹬向谁摅——重读苏轼徐州作《浣溪沙》
作者:李世忠  来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徐州  王安石变法  批判 
描述:苏轼徐州作《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历来被认为是歌颂劳动者、抒写农村风光并反映作者喜悦心情的名作。笔者参酌史乘查阅相关资料后认为,把这首的创作主旨简单作以上认定并不全面。此婉曲地表达了作者
学小晏 学大苏 终成一家——论黄山谷
作者:汤克勤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山谷  晏几道  苏轼  婉约  旷放  以诗为 
描述:结合山谷生平 ,分析他写所受的影响 ,强调他学习晏几道和苏轼 ,受柳永的影响 ,终于在北宋词坛上成为一家 ;并论述黄山谷的艺术特色
随俗而雅——名公巨相晏殊父子的
作者:李哲理  来源: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几道 
描述:雅 ,不是语言文字技巧问题 ,是个境界问题 ,是个文心问题。含蓄深厚。雅 ,即是个境界 ,可浅可深 ,可以深入浅出。晏殊小令《浣溪沙》全没有香艳之词 ,不见雕琢之迹 ,却自然媚婉 ,笔姿摇曳
一种题材 两朵奇葩——王安石、萨都刺作比析
作者:杨同庚  来源: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朝古都《桂枝香·登临送目》  《满江红·金陵怀古》  创新  规律 
描述:金陵怀古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传统题材之一,隋唐以降佳作极多,《桂枝香·登临送目》与《满江红·金陵怀古》便是其中的两朵奇葩。通过对王安石、萨都刺这两篇名作的对比赏析,探析了六朝怀古诗词创新的某些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