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应是学生精神的关怀者
-
作者:张静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班主任 班主任 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 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 精神关怀 精神关怀 角色形象 角色形象 师道尊严 师道尊严 平等 平等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 学习生活 学习生活
-
描述:新课程背景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主动权在教师。班主任应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的架子,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以至爱的情感、平等的视角、交友的心态去对待学生,才能够赢得学生的理解。而作为班主任,更应以
-
家,应是孩子精神的港湾
-
作者:暂无 来源:湖南教育(教育综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家,应是孩子精神的港湾
-
亘古激荡的临川文化精神之流
-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亘古激荡的临川文化精神之流
-
德艺双馨,光彩照人:浅谈学习舒同的精神
-
作者:王继营 来源:中国书画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书法 书法 中国 中国 现代 现代
-
描述:德艺双馨,光彩照人:浅谈学习舒同的精神
-
从《牡丹亭》看中国古典悲剧精神
-
作者:李阳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悲剧范式 悲剧范式 团圆之趣 团圆之趣 悲剧精神 悲剧精神
-
描述:本文试图以中国古典悲剧的经典剧目<牡丹亭>为切入点,来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不同于西方悲剧的以团圆之趣为特色的悲剧范式及其掩映下的悲剧内涵,并进一步讨论以对正义和善的道德褒扬为旨归的中国古典悲剧精神.
-
《牡丹亭》之“至情”与泰州学派的戏剧精神
-
作者:陈燕华 来源: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情欲观 泰州学派 化情归性 至情论
-
描述:追求的仁与乐、道德和艺术高度统一的精神密切相关.
-
女权精神的突显:《牡丹亭》、《西厢记》主题比较谈
-
作者:高敏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主题 主题 比较 比较
-
描述:在谈到《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思想性的时候,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西厢记》是以情反礼,《牡丹亭》是以情反理。而我认为《牡丹亭》的主题是赞扬女性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精神,从而表达对女性
-
陆象山的“收拾精神,自作主宰”:[陆九渊]
-
作者:艾幼光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哲学 中国 中国
-
描述:陆象山的“收拾精神,自作主宰”:[陆九渊]
-
主体精神:陆九渊道德教育理论的本真意蕴
-
作者:尧新瑜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道德教育 主体精神 道德本体 道德主体 道德方法
-
描述:明和去蔽,不仅对道德教育创新具有理论借鉴意义,而且对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也具有实践意义。
-
滑稽谲谏——论传统戏剧精神
-
作者:徐建融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艺术 传统戏剧 文人士大夫 戏剧精神 道统 儒学思想 社会人生 汤显祖 生活真实 艺术形式
-
描述:的,有出于宋金杂剧的,也有出于宋元话本的……戏文的取材既如此之广,其所摹写的社会人生内容的丰富多彩,自不难想见。戏文之外,元代杂剧见于记载的更多,达560余本。《太和正音谱》卷首《杂剧十二科》分为:神仙道化、隐居乐道、披袍秉笏、忠臣烈士、孝义廉节、叱奸骂谗、逐臣孤子、拨刀赶棒、风花雪月、悲欢离合、烟花粉黛、神头鬼面。它的分类虽不甚精确,但杂剧反映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