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王安石的《字说》
-
作者:程祥徽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说》 许慎 文字改革 文字学 汉字 《说文解字》 儒法 字书 儒家
-
描述:我国古代儒法斗争留下一条有益的经验:大凡政治上坚持革新、坚持前进的人,同时也是文字改革的促进派;政治上主张复辟、主张倒退的反动派,必然会阻挠文字的变革和发展。毛主席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文字问题的论战从来包含着深刻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内容。杰出法家
-
王安石《字说》考论 上
-
作者:徐时仪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形声字 辞书 文字 释义 汉字 王安石 词义 语言发展 段玉裁 声符
-
描述: 王安石的《字说》是宋代疑经思潮的产物。《字说》撰成后,随政局的兴替而浮沉,一度大起大落,饱尝世态炎凉,流传至今,已不复能见全书。后人谈及此书或语焉不详,或颇有微词,尚欠深入的探究。本文拟就已辑得的数百条佚文结合有关史料对《字说》作一些探索,冀大致反映出这部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的辞书的概貌。
-
假借是一种造字法
-
作者:阮星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造字法 “六书” 文献记录 汉字 传统理论 具体内容 《周礼 造字方法 用字之法 “字”
-
描述: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的理论.现在的人一般把它看作解释汉字造字结构的传统理论.<周礼·地官·保氏>中记载:
-
声韵随想录
-
作者:郭启宏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双声叠韵 声韵之美 汉字 汤显祖 书写符号 偏旁部首 汉语 大境界 夜郎 主体结构
-
描述:翁对韵》,曾生发出朦胧的求索欲。为什么朝夕、寒暑、强弱、清浊、疏蜜、多少、先后、肥瘦、歌舞、词赋、声色、忧喜、勤懒等等对偶字恰好一平一仄?为什么双音或多音的词或词组,譬如晨
-
小题大做
-
作者:可乐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汉字 老人 上联 人体 名称 清明 春秋 特点 厨师
-
描述:麻,别锅啦碗啦的分不清。”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偏,要针过去,线也过去才行。”赶车的接过话茬:“咱
-
应是“腊(xī)叶标本”
-
作者:闵辰杰 来源:生物学通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腊叶标本 干标本 植物学 动植物 古字 汉字 中学 古代 枝叶 涂蜡
-
描述:“蜡”叶标本?腊,原是一个繁体汉字,读 xī,指干肉,也
-
名人造字趣事
-
作者:李艳敏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中华文明 汉字 造字 传播知识 朱元璋 生活中 起源 学者 工具
-
描述:汉字,作为记录和传播知识的工具,一直与中华文明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其中大部分汉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虽然其起源和由来,历代学者众说纷纭,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可以肯定的,即有些汉字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被陆续创造
-
名人造字拾趣
-
作者:暂无 来源:青苹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则天 王安石 使用过程 汉字 劳动人民 刘半农 专家学者 唐代 第三人称代词 文学家
-
描述:我国的汉字,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并由专家学者经过整理、定型而通用的。但也有少数的汉字,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由历代名人创造而成的。●宗秦客造"曌"字"曌"字是唐代武则天的名字
-
中国册页
-
作者:黑陶 来源:青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汉字 书铺街 雕版印刷 杜丽娘 牡丹亭 临川 产业链 木材销售 核心区
-
描述:幽静闭门的街
-
解析《送东阳马生序》与《墨池记》
-
作者:闻杰 来源:课外语文(初中)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解析 学习态度 勤奋学习 汉字 注音 道德 拼音 解释 写作者 曾巩
-
描述:点睛与精练 1.按拼音填写汉字,将加点字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