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鼎铭文通释译论
-
作者:王慎行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师 通释 译论 师氏 尔雅 《周礼 《说文》 皇考 李学勤 初文
-
描述:研究。 《师■鼎》一器诸家虽曾涉及,但未对全铭作笺注和考证。兹不揣谫陋,试作通释译论,以就正于读者。 一通释 铭十九行,行十字,合文六字,共一百九十六字,今释之如次: 唯王八把正月,展才(在)丁卯
-
《周礼》“乐德”教义通释
-
作者:张国安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今 乐德 六德 乐教 和
-
描述:西周德教是在行礼乐的过程中实施的,属乐教,而非义理之教。"乐德"之教,从礼仪之象而言,可别为"六德"义,就终极言之,其设教以教"和"为旨归。"乐德"之教的本质是身教重于言教。
-
论儒、道、释文化对《牡丹亭》艺术境界的建构
-
作者:杨玉军 来源: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 儒家 道教 道教 佛教 佛教 艺术境界 艺术境界 汤显祖 汤显祖
-
描述:》人本主义的思想内蕴;佛教的生死轮回观念建构了《牡丹亭》生死转化的艺术情境。
-
评《卷四·考、释、学断》
-
作者:李光灿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家本 虑囚 比部 王安石 沈氏 刑部 尚书 都官 出人罪 师古
-
描述:崇绪之狱、宋檀偕之狱、宋阿云之狱。本卷较前三卷虽然涉及的方面广一些,但主要的仍然是关于刑法方面的论述。 现分别评述如下:
-
儒释之间:陆九渊哲学性质再认识
-
作者:王新莹 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学 儒学 禅学 文化观
-
描述:陆九渊哲学性质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颇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传统上对陆学性质的认识采取了非儒即佛的二分模式,但实质上陆学无论本体论、功夫论抑或境界观都流露出亦儒亦佛的倾向。捕捉这种倾向,在儒释之间诠释陆学
-
以梦释戏的理论意义与美学价值
-
作者:郑传寅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学价值 弗洛伊德 文艺创作 理论意义 汤显祖 古代戏曲 戏曲创作 戏曲批评 我国古代 梦境描写
-
描述:李渔等踵事增华,使以梦释戏这一方法在戏曲批评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
《尔雅·释乐》"徒序列"新解
-
作者:谢美英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尔雅 序列 宫廷音乐 音乐演奏 平民 吹奏乐器 乐官 统治阶级 行为 周礼
-
描述:点:如宋代邢昺<尔雅疏>:"凡八音备作曰乐,一音独作不得乐名,故此辨其异名也.徒,空也.郑注<周礼·小师>云:'出音曰鼓,空作一器以出其音者谓之徒鼓.'故郭云独作之也.注<诗>云:'我歌且谣'.释曰
-
《墨池记》中“告”字释谈
-
作者:冯晓岚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墨池记》 “告” 中学 语文 曾巩 词义
-
描述:《墨池记》中“告”字释谈
-
“歌尽桃花扇底风”新释
-
作者:许兴宝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诗 词 扇歌
-
描述:征.
-
释赋:从诗体到诗歌技巧及赋体
-
作者:贾晋华 来源: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技巧 六诗 重新定义 孔颖达 诗体 诗经 修辞手段 六义 同义词 周礼
-
描述:、比、兴则阙而不论。后来,孔颖达(574-648)进一步完成这一未完成的阐释,将六义分为三体(风、雅、颂)和三用(赋、比、兴)两层。这一经典阐释为大多数传统学者所沿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