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512)
报纸
(141)
图书
(41)
学位论文
(31)
会议论文
(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27)
地方文献
(61)
才乡教育
(42)
宗教集要
(4)
非遗保护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2
(47)
2010
(43)
2006
(33)
2005
(22)
2000
(19)
1999
(29)
1998
(33)
1996
(19)
1993
(8)
1989
(16)
按来源分组
其它
(74)
抚州师专学报
(25)
江西社会科学
(8)
孔子研究
(8)
周易研究
(4)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1)
东南文化
(1)
相关搜索词
明代
人文主义
心学
照眼
陆九渊
易学
戏剧文学评论
汤显祖
书法风格
三教一致
创造性机制
体用
理学
吴澄
去功利化
现代
六经注我
禅学
接受
古文家
主体认识
客观唯心主义
发展演变
江西省
程朱理学
本心
本体论
真理
人格美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晚明心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512
条
王铎的理论与
晚
明
的文艺思潮
作者:
张以国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铎
复古主义
书法发展
董其昌
复古派
袁宏道
反复古
运动
汤显祖
理性主义
描述:
化。因此,进一步探讨王铎的理论与
晚
明
文化复古运动的关系,不仅可以揭示王铎书法的渊源,也有助于我们了解
晚
明
别具一格的时代文化。
晚
明
皖南戏曲家群体综论
作者:
朱万曙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家
皖南地区
戏曲创作
汤显祖
汪道昆
“情”
玉合记
潘之恒
《西厢记》
晚
明
时期
描述:
一区域的群体现象,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戏曲创作或评论的区域文化特色也没有得到揭示。有鉴于此,本文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戏曲文化现象试加讨论。一、
晚
明
皖南戏曲家群体的生成条件晚期时期是戏曲创作继无
漫谈象山
心学
的创立过程——读书笔记
作者:
张昌琪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立过程
陆象山
心学
“本心”
白鹿洞书院
伦理道德
修养方法
“求放心”
心即理
“心”
描述:
漫谈象山
心学
的创立过程———读书笔记□张昌琪陆象山是南宋时期的大理学家,与朱熹对垒而立,独树一帜,创立
心学
。他是一个富有独创精神的儒者,从小读书便与众不同。自谓“讲习岂无乐,钻磨未有涯,书非贵口诵
陆氏
心学
之学统考辨
作者:
郝明工
来源:
新东方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朱子理学
学统
陆氏
经学史
程朱理学
《太极图说》
和而不同
《宋元学案》
描述:
陆氏
心学
之学统考辨
王守仁“
心学
”体系的内部结构
作者:
刘建国
来源:
长白学刊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守仁
心学
“心”
《传习录》
主观唯心主义
陆九渊
内部结构
“理”
“知行合一”
自然界
描述:
这个“
心学
”体系,不仅在我国明代曾一度占统治地位,对近现代哲学有深远影响;而且东跨白山、黄海传入朝鲜、日本,形成盛行一时的国外阳明学派.本文试图对其“
心学
”体系的结构作初步探索,以就教于同志们
近代中国
心学
不同于古代和西方的超越与创新
作者:
魏义霞
赫鸿雁
来源:
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近代中国
近代思想
权力意志
中国近代哲学
心学
唯意志论
梁启超
陆九渊
佛学
叔本华
描述:
近代中国
心学
不同于古代和西方的超越与创新
陆九渊“
心学
”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其历史命运
作者:
顾春
来源:
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教育思想
“理”
心即理
天人同一
心性论
“完人”
教育本体论
教育方法
心学
描述:
陆九渊“
心学
”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其历史命运顾春全祖望在《象山学案》中说:“程门自谢上蔡以后,玉信伯、林竹轩、张无垢至于林艾轩,皆列其茅,及象山而大成,而其宗传也最广。”陆九渊于南宋之林立学派中
“自出精神与他批判”:陆九渊
心学
文论评议
作者:
王以宪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理会本心
心学
江西诗派
主体精神
程朱理学
主观唯心主义
批判
个性精神
哲学体系
描述:
世文学评论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陆九渊
心学
诠释学思想辨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诠释方法
陆九渊
学思
心学
“六经注我”
“格物”
学术理路
相统一
描述:
陆九渊倡导的“六经注我”不属于文本诠释方法,而是一种为学的路径。陆九渊对“读书”、“格物”、“穷理”、“道德本心”诸问题的分析,透显了他力图使“尊德性”与“道问学”相统一的学术理路,
理学和
心学
考辨-兼论确认“气学”
作者:
衷尔钜
来源:
社会科学(兰州)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学
元明时期
中华书局
心学
宋明理学
史籍
陆九渊
中国哲学史
圣人
气学
描述:
然.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