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的改革于谁有利
作者:曹念明  来源:粤海风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进步思想  答司马谏议书  唐宋八大家  哲学课  文风  苏轼  韩愈  评价 
描述:大改革家”、“进步思想家”的桂冠,更加增添了我对王安石的崇敬之情。最能代表王安石独特思想与文风,并直接关连对王氏评价的文献,当推《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当政,大力推行“青苗”、“免役”、“保甲”等新法,搞得朝野哗然,民怨沸腾。与王氏本有厚交的司马光连续修书三封,历陈新法之弊,规劝王安石改弦更张。
改革和我
作者:康健  来源:党政论坛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改革  近代中国  农业水利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江南制造局  北京猿人  王安石  民族工业  商业贸易 
描述:"洋务运动"产生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江南制造局.1898年的"戊戌变法",虽然被顽固派势力扼杀在
历代改革比较
作者:李宏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封建统治者  政治改革  王安石变法  奴隶制  阶级矛盾  中央政权  封建社会  秦始皇  贞观之治  周公摄政 
描述: 改革是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历史上新兴的阶级和比较开明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其政权,都曾进行过大大小小的政治、社会改革。改革,是社会新陈代谢的催化剂,它贯穿
中国古代重要的改革
作者:张景木  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历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经济改革  富国强兵  北方少数民族  管仲改革  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  春秋时期  汉族  发展进程 
描述:中国古代重要的改革
古今中外的重大改革
作者:魏娟  来源:试题与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改革开放时期  王安石变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戊戌变法  生产关系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东欧国家  高度集中  资本主义经济 
描述:重点难点突破中外历史上改革的共同启示1.从改革的背景来看,虽然历次改革所处的时代、国度和具体内容不同,但从实质上来看,均体现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改革就是不断地调整生产关系,使
“向后看”的改革
作者:樊树志  来源:决策探索(上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改革措施  王莽  井田制  周礼  中国历史  儒家思想  土地国有  农民  托古改制 
描述:改革肯定是向前看,那才叫改革。向后看那怎么叫改革呢?所以这就是儒家致命的弱点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很多,形式也很多,王莽和王安石改革的共同一点就是向后看。先讲王莽,王莽的身
改革就是战胜自己
作者:章立凡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记者招待会  自然灾害  意识形态  王安石  温家宝  悲剧性  领导者 
描述:2008年3月人大、政协两会以后,新一届政府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的设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引出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议论,本刊摘选了其中部分内容发表,以飨读者。
改革”之义
作者:高寿仙  来源:金融博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改革  王安石变法  戊戌变法  中国历史  商鞅变法  词义  王莽  后汉书  中性词  历史上 
描述:也可用于变好为坏的负面场合。近代以来,改革演化为一个纯褒义词,《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就体现了这种趋向:“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 不过,今人所言历史上的改革,所用
改革进行到底
作者:刘宏锋  来源:决策探索(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新时期  自由贸易区  洋务运动  全面深化改革  中华文明史  王安石  谭嗣同  家庭农场  中学为体 
描述:。""改革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从小岗村的18位农民鲜红手印到家庭农场的应运而生,从沈阳防爆器材厂第一声破产令到第一支股票飞乐音响在上交所奏响,从深圳特区"闯出一条血路"到郑州航空港和上海
一次可贵的实践:中日版《牡丹亭》
作者:康迪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无限意味  意象空间  杜丽娘  昆曲  戏曲  服装  创作者  日本歌舞伎  演员表演 
描述:我爱看戏.最初被吸引是因为戏曲之"妙"——一个手势,契合无限意味;几张桌椅,能摆任意场景;一通锣鼓,打出波浪与风声,简简单单便营造丰富意象空间,处处闪烁"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可是后来却常看到"笨",服装更华丽,舞台更精美,乐队更庞大,编曲更繁复,创作者仿佛下了大力气,观来却总差了一点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