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5)
报纸(57)
图书(4)
会议论文(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7)
地方文献 (18)
非遗保护 (2)
才乡教育 (1)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45)
2013(7)
2012(13)
2011(7)
2010(17)
2008(6)
2005(6)
2004(5)
2003(7)
1992(6)
按来源分组
西江月(2)
企业家信息(2)
铜仁日报(1)
文学教育(上)(1)
文学教育(1)
大众文艺·浪漫(1)
云南日报(1)
教育评论(1)
南国红豆(1)
中国远程教育 下半月(1)
企业家的慈善行动 非功利应是企业家慈善的伦理追求
作者:戴志康  来源:中国林业产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伦理道德  企业家  社会责任  人文情怀  国内企业  可调和  倡议书  经济 
描述:体现。浙商曾推出国内企业第一份“社会责任”榜单。而这份倡议书的推出,
不倦追求者的足迹:《王益出版思想与当代中国出版业》
作者:张志强  来源:编辑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出版业  中国出版业  出版思想  出版思想  出版史  出版史  当代  当代  中国印刷史  中国印刷史  中国印刷博物馆  中国印刷博物馆  出版学  出版学  学术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  出版社  出版社  出版发行学  出版发行学 
描述:2009年2月底,我刚结束在美国为期一年的访学回国不久,打电话给《出版史料》的执行主编吴道弘先生时,吴老告诉我一个噩耗:王益老去世了。
考试,不应是体育教学课的唯一追求
作者:徐晓春  来源:体育教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体育教学课  体育教育  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教师  考试项目  体育考试  学生体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新课程改革  立定跳远 
描述:"徐老师,今天体育课上什么内容?""练习快速跑、立定跳远。""怎么还是这些内容?能不能换一换,太无聊了!""这些可都是中考必考的项目呀,不练习怎么行呢?老师也都是为了你们好呀!"体育委员带着一丝的委屈离开了我。目前初中阶段体
《不倦地追求──王益出版印刷发行文集续编》出版
作者:张佑如  来源:中国出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出版印刷  《续集》  王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文集  精神文明建设  出版事业  毛泽东思想  出版史研究 
描述:《不倦地追求王益出版印刷发行文集续编》出版□张佑如《不倦地追求———王益出版印刷发行文集续编》是印刷工业版《不倦地追求———王益印刷文集》和中国书籍版《王益出版发行文集》两书的续编。全书约50万字
从陆象山本心哲学析论儒家追求「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之观念
作者:黄信二  来源:哲学论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心学  本心  心即理  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 
描述:础,以寻得道德实践之内在动力 解决了孔子以来探问「礼之本」的课题。作者探讨此一问题意 识的方法性结构,主要是区分了哲学之「发生」与「应用」两 范畴,并强调此一课题的探讨必须画於「道之本体」的层次论 述,即必须置於有关哲学之「发生」的位置论述,而非一般哲 学之「应用」的层面中诠释。同时,作者强调对象山哲学的理 解,应注意其哲学的发生性背景;本文即以「心即理」观念的 分析做为本文的诠释背景,希望能透过此方法,使对象山的研 究能以问题意识为导引,以处理其文本的诠释方向,并还原象 山哲学之原初精神。
趣:晚明新派文士一种重要的审美追求
作者:王成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派文士  汤显祖  审美追求  袁中郎  审美趣味  插花艺术  袁宏道小品  “趣”  观照自然  江盈科 
描述:趣:晚明新派文士一种重要的审美追求
追求真情中活着:青年女作家王英琦近况
作者:李正西  来源:文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追求真情中活着:青年女作家王英琦近况
执著的追求-访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
作者:朱振军  来源:文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执著的追求-访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
书评·《不倦地追求——王益印刷文集》读后
作者:浦罗  来源:印刷技术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书评·《不倦地追求——王益印刷文集》读后
试论刘绍棠近年来作品的美学追求
作者:丁帆  来源: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艺术作品  美学追求  生活情趣  乡土文学  文学作品  现实主义  作者  田园牧歌  创作个性 
描述:黄泥巴”的少年,带着新中国翻身农民的喜悦和欢乐激情,一头闯开了文学的大门,为新中国文坛带来了乡野的晨露,吹进了新鲜的空气。象“青枝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