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13)
期刊文章(320)
图书(23)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76)
红色文化 (75)
地方文献 (67)
地方风物 (35)
宗教集要 (8)
才乡教育 (6)
按年份分组
2014(155)
2013(44)
2012(55)
2007(41)
2006(14)
2003(6)
1999(8)
1997(17)
1991(3)
1987(9)
按来源分组
其它(39)
扬子晚报(5)
北京观察(3)
解放军报(3)
广东党史(2)
福建党史月刊(2)
西部大开发(2)
老区建设(1)
当代图书馆(1)
温州日报(1)
薛苍考论
作者:蔡锦芳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赵次公  集注》  补遗  杜诗学  蔡梦弼  艺文志  注杜  《草堂诗笺》  王安石  刊误 
描述:薛苍考论蔡锦芳薛苍和薛梦符这两个名字,是频频见引于各杜诗注本的。从宋郭知达的《九家集注》到清杨伦的《杜诗镜铨》,许多名家名本都同时引有两家的注文。有的认为薛梦符就是薛苍,但更多的则认为薛梦符
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书法艺术大师舒同的传奇翰墨人生
作者:冯都  来源:情系中华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家  书法家  生平事迹  生平事迹  中国  中国 
描述: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书法艺术大师舒同的传奇翰墨人生
"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记91高龄的书法大师舒同
作者:崔向华  来源:炎黄世界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  书法  艺术家  艺术家  生平事迹  生平事迹  中国  中国 
描述:"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记91高龄的书法大师舒同
闽东革命斗争对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与长征的战略策应
作者:刘雄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闽东革命斗争  中央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  长征  贡献 
描述:征中最艰苦的时期,闽东苏区的反“围剿”斗争,更是紧紧拖住了国民党正规军八个等近十万兵力;在中央红军主力进入川西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闽东革命斗争的再次蓬勃兴起,又一次使国民党三个正规、一个旅
浴血坚持赣闽边:红军游击队艰苦转战资溪马头山纪实
作者:帅建忠 李明华  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军长征  马头山  游击队  纪实  游击战争  交通阻塞  国民党 
描述:"三年游击战,赣闽山水间." 红军长征后,南方各根据地开始了艰苦的3年游击战争.金(溪)资(溪)光(泽)贵(溪)交界地区,地处武夷山脉腹地,山高林密,交通阻塞,人烟稀少,是国民党反动当局统治的薄弱
应是绿肥不瘦
作者:刘武德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绿肥红瘦  语文教学  李清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训练方法  教学评估  分析法  探索训练  提高教学效果  《如梦令》 
描述:应是绿肥不瘦○刘武德宋朝女诗人李清照填小词《如梦令》,末句中“绿肥红瘦”四个字,形象描绘春末夏初的景色,可谓神来之笔。最近一位语文专家撰文指出:目前语文园林的现状是“绿瘦也瘦。”耐人寻味
金猴起棒“”应是
作者:黄钟典  来源:棋艺(象棋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排局  创作    棋艺  北方  作者  发现 
描述:排局创作《金猴起棒》(见《北方棋艺》1982年第3期38页)作者原拟着法为先和。但经过拆解,笔者发现方第2个回合走■5 4是步软着。如改走■8 ■照将,方可胜。着法如下:
炉点雪》论灸法
作者:何亚敏 刘密 李金香 常小荣 阳晶晶 谢文娟  来源:国医论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居中  炉点雪》  灸法 
描述:卷[1],主要介绍了痨瘵病的各种证治。痨瘵即肺痨的意思,与当今的肺结核病相类似。
《娇记》传奇了悲剧性
作者:庞越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娇记》  孟称舜  《牡丹亭》  《西厢记》  悲剧色彩  汤显祖  知识分子  悲剧倾向  王实甫  恋爱观 
描述:《娇记》传奇了悲剧性庞越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悲剧应该反映“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悲剧性冲突”①。作为中国古代爱情戏剧,孟称舜的《娇记》无论在人物的塑造,抑或在对主题的挖掘
从杂剧到传奇的《梨记》
作者:古今  来源: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梨记》  知识分子  元杂剧  杂剧作家  汝州  传奇剧本  汤显祖  徐复  “情”  爱情自由 
描述:之情与忧国之思结合起来,突出了“情”与“势”的斗争。作品继承了原作的特色,发展为构思精妙,情节生动,雅俗共赏的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