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08)
报纸(91)
学位论文(24)
图书(18)
会议论文(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18)
地方文献 (21)
才乡教育 (10)
地方风物 (1)
非遗保护 (1)
文化溯源 (1)
宗教集要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49)
2013(24)
2009(34)
2006(23)
2004(26)
1998(10)
1994(12)
1991(13)
1989(5)
1987(5)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3)
管子学刊(2)
都市快报(2)
中国人才(1)
广西蚕业(1)
当代儒学研究(1)
群言(1)
党员干部之友(1)
文艺理论研究(1)
桂海春秋(1)
略论宋代官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作者:李蔚 辛俊玲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专制主义  历史作用  国子  太学生  世族地主  地方学校  等级限制  王安石  《宋史》  专科学校 
描述:略论宋代官的特点和历史作用李蔚,辛俊玲宋代官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类。中央学校属于大学性质的有国子、太学、四门、广文馆;属于小学性质的有京小学、内小学;属于专科学校的有律、算学、书学、画、医学
明朝前期的陆潜流
作者:陈奇  来源: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程朱理学  《明儒学案》  吴与弼  和会朱陆    陆九渊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道德修养方法  伦理本体  兼采朱陆 
描述:明朝前期,朱学一统天下,陆衰微。陆在和会朱陆的形式下顽强地抗争着、存在着,至中叶,终于演衍成风靡天下的王
跟周予老经学
作者:胡奇光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小学”  古文经学  孙诒让  今文经学  孔子  《鲁论》  《易》  梁启超  打不倒 
描述:跟周予老经学胡奇光细想起来,周予同(1898──1981)先生生前对我的教导,是记载在我生命册上最可珍贵的一页。说来也巧,我与他是同乡人:他出生在浙江瑞安,我的祖籍在永嘉,永嘉和瑞安都属于温州地区
哲学大师张载
作者:车宝仁  来源: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物认识论  关中学派    哲学思想  王安石  横渠  朴素辩证法  经略西北  《易说》  气一元论 
描述:先生。因弟子多为关中人,人称他的学派为“关”,
论王安石学派的老思想
作者:刘固盛  来源: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学派    儒道合流 
描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 ,王安石、王 雨方 、吕惠卿等人都注解过老子 ,他们解老的共同特点是援儒入老 ,将儒学与老子之道论结合在一起。此种结合不仅反映了王安石学派力图援引老子思想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宗旨 ,而且充分反映了宋代以后儒道合流这种思想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
一部高质量的戏剧著作
作者:李平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  戏剧批评  高质量  自然说  汤显祖  戏剧文献  戏剧作法  安徽教育出版社  戏剧史  王国维 
描述:赵山林同志的《中国戏剧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高质量的学术著作。通过这部长达八十万字的论著,作者以科学的态度与勤奋的治学精神,系统清理和总结了中国古代
《指物论》与指号
作者:刘宗棠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指号  公孙龙子  白马非马  名实论  自返性  中国逻辑史  客观存在  温公颐  白马论  周礼全 
描述: 一、关于《指物论》的诸家见解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公孙龙子》特别难读难解。宋濂《诸子辩》这样地讲到《公孙龙子》:“予尝取而读之,白马非马之喻,坚白同异之言,终不可解。复屡阅之,见其如捕龙蛇,奋迅腾骞,益不可措手,甚哉其辩也!……苟欲名实之正,亟火之。”由于读不懂,甚至想赶快烧掉这书哩!
论王安石的《虔州记》
作者:姚瀛艇  来源:开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论王安石的《虔州记》
论王应麟的蒙
作者:唐燮军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世致用  儿童教育思想  蒙以养正 
描述:》等蒙书的注疏与考辨,为先儒所未备;另一方面,王氏奋意纵笔,精思著文,其所纂辑蒙书,如《小学绀珠》、《三字经》等,流传甚广。著书治学之余,王氏更亲与教育实践。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儿童教育思想也颇值称述。
“王安石研究”的清地位
作者:童强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研究  李绂  浙东学派  乾嘉考据学 
描述:据学者一样,李绂等人与浙东学派的研究都体现了求实精神,所不同的是,乾嘉学者的史学考证侧重地理名物训诂等方面,而李绂等人则偏重史实的考证,他们都为清代朴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