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盟誓制度的伦理与孔子信义学说的形成
-
作者:田兆元 罗珍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盟誓 周礼 孔子学说 信义
-
描述:盟誓制度是周礼的一部分,周王室借助这种体制建立起与诸侯国间彼此的信任关系。盟誓对人们的约束,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宗教与道德层面实现的,它的伦理核心是信义。孔子重视盟誓,参与盟誓,企图以盟誓救世道人心
-
浅谈“周礼尽在鲁”
-
作者:王丽娟 王君 来源:成功(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鲁国
-
描述:周礼尽在鲁是春秋战国一个很重要的现象。鲁国能保存周礼,有很重要而复杂的原因,同时,周礼又对鲁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对周礼尽在鲁的原因和影响作简要分析。
-
周礼的行为特征
-
作者:李山 来源: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行为 威仪
-
描述:本文认为,周礼的要义是行为。其具体的表现,就是在祭神的仪式中,请求神的佑助恩典,不是靠祭者的语言呼唤,而是靠在神面前展现行礼者对仪式的行仪不违。周代贵族重视行仪风范的特征,即由此而来。
-
《周礼》所见乡遂制初探
-
作者:张国辉 来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遂制 《周礼》 先秦时期
-
描述:<周礼>一书较为详备地记载了我国先秦时期的乡遂制度,然而近代以来,学者对此多有非议.本文在爬梳整理传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地下出土资料,运用"二重证据法",对这一问题作了探索,认为乡遂制一里25家
-
论周代献诗制度“以美为谏”现象
-
作者:祝秀权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献诗制度 以美为谏 卷阿 周礼 正变
-
描述:“刺”的不同,实际是以不同视角对“以美为谏”献诗传统加以观照的结果,二者殊途同归、相得益彰。“风雅正变说”与“以美为谏”献诗传统有关。“以美为谏”献诗传统决定了《诗经》温柔敦厚的特质,对后世诗歌创作亦有深刻影响。
-
正里正乡正正朔
-
作者:许国申 来源:新高考(高一语数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朔 左传 旧唐书 后汉书 名词 周礼 诸侯 世说新语 端正 大戴礼记
-
描述:以内的官员;酒正——酒官之长。再如: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书·说命下》)里正——战国时秦国居民区一里之长。北宋时期,里正、户长负责"课督赋税",耆长则专司"逐捕盗贼"。乡正——古官名,乡大夫。隋
-
我国税契制度起源考
-
作者:刘森 来源:文献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商品交易 税契制度 西周 马牛 食货志 官府 周礼 制度起源 买者 考述
-
描述:于后。
-
《鲁颂·泮水》与先秦礼乐制度的中兴
-
作者:姚小鸥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颂·泮水》 辟雍—泮宫 周礼 孔子
-
描述:本文从对辟雍—泮宫制度的考察入手,通过对《鲁颂·泮水》的阐释,分析了周代礼乐文化在春秋时期的一些演变,指出鲁僖公时期在鲁国一度存在过一个复兴周礼的文化运动。这一发现对于认识儒学的源流,乃至中国
-
西周至汉时期遗失物制度的回顾与反思
-
作者:杨来运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遗失物 周礼 法经 汉律
-
描述:周朝的"大者公之,小者私之"的无人认领遗失物归属原则是对其集体劳动成果分配原则的扩展与适用。《法经》"拾遗者刖"的严苛规定是法家重刑思想的体现。汉朝的遗失物制度继承自《周礼》而非《法经》,其实际执行
-
从《周礼》一书略说宋代周礼学
-
作者:李国玲 杨世文 来源:四川图书馆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经学 周礼
-
描述:宋儒有赞美《周礼》者,也有怀疑《周礼》者。宋代的《周礼》学以熙丰变法为契机。由于《周礼》一书与王安石变法关系极为密切,围绕该书的学术争论渗入了浓厚的政治色彩,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