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明儒学案》以〈崇仁学案〉为卷首之意义之衡定:从吴与弼「心
作者:许惠敏  来源:当代儒学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与弼  理学  心学  持敬  读书 
描述:此一关系,导致吴与弼本身思想在論断上发生歧異,且由此,对於明初理学如何影响明代心学之研究亦莫衷一是。故笔者此文即是试图通过对吴与弼思想本身作一厘清,以进一步探讨他对陈献章思想的影响,并由此确立了
朱右《唐宋六家文衡》与曾巩散文
作者:邹书  来源:江苏开放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右  《唐宋六家文衡》  曾巩  散文  理学 
描述:这种独特的安排是朱子理学的不断强化,科举考试机制的长期存在,浙东地区学术文化的理学氛围,朱氏家族的儒学传统,交往群体的儒学观念以及朱右自身“尊经重道”的文学思想等多重因素联合作用下的产物。
吴澄:四时澄澄无发滓,万古涓涓无须臾
作者:奉荣梅  来源:老年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四时  岳麓书院  文字  理学 
描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那些才子文人的名字,总是随着他们不朽的文字而千古留名。在湖南岳麓书院,元代理学大儒吴澄的文字,七百多年来就一直在古老的庭院里流芳。
宋元时期理学的论争与《宋元学案》的理学观点
作者:卢钟锋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家  太极图说  气质之性  朱熹  陆九渊  黄宗羲  无极  全祖望  学史  分殊 
描述:》编纂者的理学观点。根据《宋元学案》的综论,宋元时期理学的重大论争,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经济学与理学之间--朱熹之理学诠释学原则初探
作者:谢晓东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诠释学  经学诠释  原则  批评  朱子理学  《古文尚书》  朱熹  诠释方法  训诂  陆九渊 
描述:朱子的理论全释学实际上是馆经学诠释与理学诠释为一途。经学全释是基础,理学诠释是核心。朱子的诠释原则受到来自学立场与理学立场两方面的批评。
思潮的观点:北宋理学再认识
作者:徐洪兴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思潮  王安石变法  北宋  欧阳修  庆历之际  性命之理  思想学说  周敦颐  宋明理学  古文运动 
描述:出强调自己所师承的那条学术线路才真正上承“孔孟道统”,而在被称之为理学史开创之作的《伊洛渊源录》中首先提出的.此后,经由《宋史·道学传》等的推衍,再加上南宋以降历代统治者无不奉“程朱理学”为正统,朱
宋代理学与心学分歧探源
作者:来可泓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理学  心学  朱熹  陆九渊  程颢  程颐 
描述:由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奠基的宋代理学,发展到宋孝宗乾道、淳熙年间,出现了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和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两大派系,两派尖锐对立,严重分歧。正本清源,两派的分歧实源于程颢、程颐的洛学对理
吴澄心理学思想探讨
作者:杨鑫辉  来源:心理科学杂志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理学思想  教育心理思想  教育工作  心理观  现代教育心理学  矛盾性  现代心理学  吴澄  心理现象  片面性 
描述:视为“和会朱陆”中的“宗陆背朱”者。清人将他的著述合编为《草庐吴文正公全集》。吴澄的心理学思想,散见于《礼记纂言》、《答人问性理》、《学则序》、《自得斋记》等论著,以及《宋元学案》中的《草庐学案·草庐精语》里。
理学流派与性学的价值
作者:向世陵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理本论  本体论  胡宏  心学  王守仁  《朱子语类》  性本论  王阳明  性即理 
描述:理学流派与性学的价值
吕祖谦的理学思想
作者:李明友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极  吕祖谦  理学思想  圣人  陆九渊  北宋  书院  朱熹  本体论  学术风格 
描述:和心本体论的矛盾。在认识论和修养论上,吕祖谦兼取朱、陆之长,既承认“明本心”为首要之任务,又强调“明心”要有个“集义工夫”,他主张“存养”与“体察”相结合。吕祖谦的理学思想充满调和折衷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