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图式与《牡丹亭》的文化翻译
-
作者:刘炳淑 仇全菊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图式 文化图式 文化词语 文化词语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化翻译 文化翻译
-
描述:古典戏剧的英译是典籍英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戏剧的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翻译的特殊性.图式理论为古典戏剧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汪榕培在翻译<牡丹亭>的文化专有
-
学校文化应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
作者:胡贵勇 来源:中小学校长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校文化 学校教育 教师发展 地方文化 学生成长 关注学生 学生为中心 发展目标 教育教学 教学行为
-
描述:关注学生的成长,所以,学校文化就应该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成长文化。
-
曲高未必和寡 兰韵依旧飘香:第五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
-
作者:郑锦燕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昆剧艺术节 国际学术研讨会 江苏省文化厅 市人民政府 苏州评弹 昆曲 《西厢记》 《牡丹亭》
-
描述:2009年6月18日至26日,由文化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在苏州举办。本届昆剧艺术节上
-
秋至兰香远 天寒松不凋:昆曲艺术的业余传承
-
作者:池玉玺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昆曲 昆曲艺术 曲家 牡丹亭 演出 俞平伯 保护工作 文献保存 理论研究 艺术形式
-
描述:存,以及维持昆曲艺术不至消亡,都起过决定性的历史作用。
-
兰馨馥郁秋霞圃 忆俞振飞大师1989年初夏在嘉定
-
作者:张炳元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剧折子戏 录像 嘉定 艺术大师 艺术精品 文化部 表演艺术 上海昆剧团 高龄
-
描述:俞振飞先生是海内外著名的京昆艺术大师。1989年,俞老已是87高龄,但仍精神矍铄,偶尔还登台表演,令人叹绝。为把俞老京昆表演艺术的经典用影像手段记录下来,以流芳百世,垂范后人,1988、1989年,文化部艺术司曾先后两次发文,要求上海做好俞振飞先生15出传统京昆折子戏的录音、录像工作。其中京剧折
-
《兰苑撷萃──五十年中国昆剧优秀演出剧本选》出版
-
作者:松子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昆剧 五十年 兰苑 剧本 《牡丹亭》 《西厢记》 《桃花扇》 《墙头马上》 《琵琶记》 昆剧研究
-
描述:《兰苑撷萃──五十年中国昆剧优秀演出剧本选》出版
-
“公仆就应是这个样”:记平江县向家镇党委书记谭志兰
-
作者:业斌 江新 虎光 来源:三湘风纪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模范共产党员 生平事迹
-
描述:“公仆就应是这个样”:记平江县向家镇党委书记谭志兰
-
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析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
作者:席倬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思妇 山长 明月 西风 南唐词 冯延巳 深秋季节 北宋 离情别绪
-
描述:晏殊是北宋倚声家初祖,开北宋一代风气。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对他的影响极深。他的词是五代词的继承和发展。从他所作的《珠玉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晏殊善于写即景抒情的小词,善于用清丽而不浓艳的词语构成情景交融的画面,委婉而含蓄地表达深邃旷达的思想感情。他的词写得十分精巧而有韵致。
-
春催兰台绿 祺景遍皇姑——记沈阳市皇姑区档案局档案管理科
-
作者:黄秀莲 张树纯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档案工作者 沈阳 皇姑区档案局 徐春祺 档案管理
-
描述:春催兰台绿 祺景遍皇姑——记沈阳市皇姑区档案局档案管理科
-
宝兰铁路谢——土段工程地质条件对线路电化改建的控制意义
-
作者:顾仁杰 来源:上海地质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工作 张性结构面 玉石 方案 隧道 花岗岩 应力场 渭河 曲线半径
-
描述:方案。一是靠山移动线路,以隧道穿过玉石咀,避开河岸冲刷病害,另一方案则提出明线改移,加强河岸防护。由于未作充分的工程地质工作,以至方案之争拖了四年之久,最后由铁道部选定隧道方案进行定测,搜集施工设计资料。笔者在80年5月至6月,奉命执行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