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再谈《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与主题思想
作者:王遂一  来源:开封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创作时间  王安石变法  《宋史》  宋神宗  物资回收公司  熙宁  主题思想  《东京梦华录》 
描述:一、从《宋史》张择行传推测张择端可能与张择行有家族关系,以及张择端游学京师后习绘事可能同张择行仕途风波有所关连;二、进一步阐述了“清”图作于熙宁八年前后并隐含政治色彩的观点。
论汤显祖的创作历程和理论追求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论汤显祖的创作历程和理论追求
苏轼婉约词的创作特色
作者:何文祯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婉约词  苏武  苏轼  豪放词  晚唐五代  歌妓词  咏物词  王安石变法  杨花  《花间集》 
描述:苏轼婉约词的创作特色何文祯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倾倒了多少英雄豪杰!也使苏轼赢得了豪迈、雄放的千古美名。他那奔放不羁、意气横逸、气魄宏大的豪放词,被人们代代吟咏传唱,击节叹赏。苏轼
创作“暗合”现象论析
作者:栾英良  来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史  现象论  古人  根本原因  王昌龄  马利坦  意象  苏轼  王安石  司空曙 
描述:文章就中外诗歌史上存在的“暗合”现象予以论析,考察了古人对这一现象所持的不同态度,分析了“暗合”现象的优劣短长,揭示了造成“暗合”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漫论张弦创作个性
作者:阮忆  来源: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个性  张弦  作家  新时期  五十年代  爱情婚姻  刘绍棠  红丝线  王蒙  题材 
描述:创作个性,从构
费波,我的牡丹亭
作者:拿铁 林晓  来源:舞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蹈  杜丽娘  中国古典戏曲  唯美  现代舞  芭蕾舞团  创作  争论  作品 
描述:这是一个低调、温和、爱舞成痴的男人,有着唯美而古典的品味。他孤傲但平和,随意又挑剔,好争论却又低调淡泊。在《牡丹亭》之后,他走在了争议的边缘,面对着赞美、热议、争论、附和乃至曲解……我们试图以这次采访揭开一个人的故事,尽可能地还原一个真实的他。
清宣鼎的《三十六声粉铎图咏》
作者:车锡伦 蒋静芬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研究  牡丹亭  翡翠园  金锁记  博物馆  扬州市  创作  昆曲  夜雨秋灯录  四十年 
描述:、《陈仲子》(《东郭记》)、《思饭》(《金锁记》)、《活捉》(《水浒记》)、《扫秦》(《精忠记》)、《下山》(《孽海记》)、《狗洞》(《燕子笺》)、《前亲》(《风筝误》)、《山门》(《虎囊弹》)、《刺汤》(《一捧雪》)、《演官》(《人兽关》)、《访鼠》(《十五贯》)、《盗牌》(《翡翠园》)、《遣义》(《鸾钗记》)、《相梁》
我的诗歌理想
作者:杨景荣  来源:诗探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理想  文字  牡丹亭  非诗  作品  创作  堂吉诃德  词组  探索 
描述:更血肉一点,更泥土一
侯庆 用绘画唱出青春的恋曲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时尚北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  中国元素  绘画  艺术家  创作  老师  古今  昆曲  琵琶 
描述:年纪爱情的感触都是相通的, 在此,跟随侯庆老师的《牡丹亭》,穿越古今,共赏青春的恋曲。
王安石的禅诗与钟山诗
作者:陈磊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禅诗  钟山  晚年  佛理  主导地位  叶梦得  诗歌风格  诗话  创作 
描述:熙宁九年(1076)七月,王安石罢相以后知江宁府,后寓居金陵钟山,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岁月。他的政治生涯似乎是以新法推行的失败而告终了,然而就其思想和创作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蜕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