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11)
学位论文(522)
图书(118)
会议论文(53)
报纸(3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81)
地方文献 (169)
地方风物 (118)
非遗保护 (33)
才乡教育 (17)
宗教集要 (12)
文化溯源 (1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105)
2012(137)
2010(126)
2008(95)
2005(74)
1999(42)
1996(23)
1992(20)
1991(16)
1985(19)
按来源分组
戏曲艺术(14)
中国戏剧(12)
中国文学研究(3)
大众文艺(2)
剧作家(2)
文艺争鸣(1)
民族艺术研究(1)
江苏教育(1)
华夏文化(1)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昆曲::百戏之祖 百戏之师
作者:彭婕  来源:神州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百戏  桃花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戏曲  牡丹亭  代表作  孔尚任  活化石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昆曲::百戏之祖 百戏之师
戏剧界专家充分肯定昆曲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胡明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中国艺术  研究院  专家  中国戏曲  研讨会  戏曲研究  演出  研究员 
描述:,中国戏曲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薛若琳,著名昆剧艺术家汪世瑜、张继青,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
关于《牡丹亭》的几点疑问
作者:王强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戏曲  评论家  艺术家  昆曲  作品 
描述:性能够远远高于"四大名剧"或"十大悲剧、喜剧"中的其
世纪之交纪念汤显祖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作者:章岳  来源: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会议综述  世纪之交  学术思想  中国戏曲  《牡丹亭》  国际学术  女性意识  “四梦”  创作心态 
描述:的支持下,我代表学院参加了这一会议。现就会议的有关学术活动作一简要评述。 为纪念世界文化历史名人汤显祖诞辰450周年,同时也为回顾汤学研究
愿更多剧作选接踵问世:序《尤文贵剧作选》
作者:徐宏图  来源:戏文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牡丹亭》  表演艺术  个性解放  内心情感  《蝴蝶梦》  性格特征  汤显祖  情感力量  杨贵妃 
描述:愿更多剧作选接踵问世:序《尤文贵剧作选》
论《粲花五种》的艺术成就
作者:车文明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成就  牡丹亭  吴炳  传奇  中国戏曲  王骥德  李渔  张继  临川四梦  结构严谨 
描述:吴炳(1595—1648)是晚明著名戏曲家,所作传奇五种,《画中人》、《疗妒羹》、《绿牡丹》、《西园记》和《情邮记》,合称《粲花五种》或《粲花斋五种曲》。众所周知,传奇(特别是昆曲)创作到嘉靖、万
芬芳梨园不老松——访著名京胡演奏家、教育家吴炳璋先生
作者:孟建军  来源:乐器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京胡  吴炳  中国戏曲  演奏家  京剧  教学工作  教学方法  梨园  演奏技法  学习 
描述:到了吴炳璋先生。
遍行祖国大地
作者:赵凌 袁顺华  来源:大美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昆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黄松  昆剧  表演艺术  祖国  杨贵妃  民间艺术家  中国传统文化 
描述:“腔有数样,纷纭不类……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元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铁木儿闻其善哥,屡招不屈。与杨铁笛,顾阿瑛,倪元镇为友。自号风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行于世。善发南音之奥,故国有昆山腔之称。”——魏良辅《南词引正》
谈徐棻剧作
作者:郭汉城  来源:剧本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作品  当代戏曲  中国戏曲  艺术家  汤显祖  个性鲜明  现实感  改编本  艺术形式 
描述:接受过当代最先进的思想——马列主义的教育,具备较高的民族文化的素养;作为艺术家,又有自觉的革命责任感。这些条件使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强烈的思想倾向和丰富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结构之比较
作者:谢裕忠 郑松锟  来源:国外文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线索  莎士比亚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英国  戏剧理论  古典主义  中国戏曲 
描述:一、时间、空间、情节我们认为,不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或是《牡丹亭》,都突破了古典主义戏剧理论“三一律”的框框,在时间、空间、情节安排上,都具有巨大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