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7)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
(1)
2012
(1)
1999
(1)
1998
(1)
1996
(2)
1993
(1)
1990
(1)
按来源分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
中国哲学史
(1)
理论建设
(1)
江西教育科研
(1)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江西社会科学
(1)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与哲学史)
(1)
其它
(1)
相关搜索词
陆九渊
宋明儒学
土地兼并
儒家心学
四书
同上
“理”
天地之性
首页
>
根据【关键词:道德实践】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宋明儒学的中心课题
作者:
杜维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与哲学史)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明儒学
道德实践
知识分子
科举制度
陆象山
刘宗周
王阳明
主观主义
儒家
道德理想
描述:
宋明儒学的中心课题[美]杜维明宋明儒学,如果根据日本岛田虔次先生的提法,可以说是东亚文明的体现。也就是说宋明儒学的兴起,如果从中国的儒学的发展来看,是儒学第二期的发展。第一期是先秦两汉,经过了魏晋玄学、隋唐佛教以后,在思想上,大家一般的提法是儒学衰亡...
陆九渊对理想社会的构思
作者:
范立舟
张伟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陆象山
理想社会
生命精神
“理”
道德行为
道德实践
土地兼并
理性精神
纲常伦理
描述:
陆九渊对理想社会的构思□范立舟张伟陆九渊是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开创者,他的思想成就不仅在于确立和阐发了道德超验的心学本体论,而且以此为认识基点,在社会政治方面亦颇多创见。其政治哲学和历史学说倾向于在解释世界的同时向社会提供改变...
略论儒家心学对道德主体的论证
作者:
刘宏斌
来源: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主体
儒家心学
道德情感
理想人格
陆九渊
道德实践
王阳明
道德根源
道德认识
儒家哲学
描述:
略论儒家心学对道德主体的论证
吴澄教育思想探新
作者:
刘桂林
来源:
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践履
道德实践
教育思想
知行
朱熹
吴澄
四书
变化气质
明德
初中期
描述:
才是实学。而当时的学风令他深恶痛绝,“今之所以
陆、王“心即理”辨异
作者:
丁为祥
来源:
理论建设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陆象山
心即理
陆九渊
陆王
知行本体
道德实践
宇宙论
同上
统一途径
描述:
“心即理”是陆象山和王阳明共同主张的理论命题.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中国哲学史上才一直以陆王并称。实际上,他们的“心即理”命题,不仅在概念含义规定上存在着差别,而且其意旨也确实不同。正是这一不同,才决定了陆象山之为陆象山、王阳明之为王阳明。本文将从比较的角度,对其概念的不同指谓及其命题的不同内涵作一揭
明代初期的心性道德之学
作者:
刘宗贤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性道德
明代初期
陈献章
明儒学
知识分子
“理”
陆九渊
朱陆合流
道德实践
方孝孺
描述:
文人学土,一方面却不许将官任用他们,“太祖于国初所克城池,令将官守之,勿容儒者在左右议论古今”冲
1
辰:(国初事迹》,其目的是防备有能力的知识分子与部下将官结合会威胁他的地位①,有碍其统一大业的实现。明
王安石、张载成性论的异同
作者:
毕明良
周勤勤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道德实践
张载
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道德修养
工夫论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人性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
描述:
的"性有善有恶",但张载也认为"性未成则善恶混"。张载十分重视礼的践履在成性过程中的作用,其"知礼成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