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的回音与变调:以《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赏析为中心
-
作者:袁宪泼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江仙 赏析 变调 《复堂词话》 晏几道 谭献
-
描述:已有成果,引为己用。所以这种一个劲儿的夸奖晏几道的话,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原封不动地归还给版权所有者。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晏殊《蝶恋花》赏析
-
作者:朱南 来源:大阅读:中学生综合文摘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蝶恋花》 《蝶恋花》 赏析 赏析 晏殊 晏殊 离别之情 离别之情 女主人公 女主人公 思妇 思妇
-
描述:这首词描写的是思妇无眠和望远怀人,反映了词中女主人公的相思离别之情。时间是由夜到晓,地点是由室内、室外而到楼上。写法上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采取倒插和逆挽的手法。
-
“奶奶”为什么这样痴:刘醒龙《梦里潇湘》赏析
-
作者:吴长青 来源:青苹果:高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醒龙 《牡丹亭》 赏析 奶奶 杜丽娘 魔力 故事 身世
-
描述:艺术往往有一种魔力,让人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有这样的故事:《牡丹亭》自问世后.就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在明代就有娄江女子感动于杜丽娘身世,十七岁幽怨而终。又有杭州女伶饰演杜丽娘.若身临其境,在舞台上气绝身亡。另一位遭遇不幸的人则题诗:“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
举重若轻 妙趣横生——《牡丹亭·闺塾》赏析
-
作者:徐凤生 于雷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杜丽娘 牡丹亭 故事情节 赏析 戏剧家 引人入胜 矛盾冲突 封建礼教 塾师
-
描述:戏剧当然要有“戏”,怎样才能有“戏”呢?构思一个曲折离奇的情节,诚然能够引人入胜,但是,一味追求情节的“奇”和“怪”,势必变得荒诞不经;穿插一些“科诨”,增加笑料,舞台可能搞得热热闹闹,但是游离于情节之外,必然流于庸俗。那么,“戏”从何处来呢?明代杰出戏剧家汤显
-
用耳朵感受风景——陈道斌山水系列歌词赏析
-
作者:付小维 来源:词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月牙泉 风景 泸沽湖 音乐感觉 感受 心灵 赏析 桂林 作品 形式创作
-
描述:用耳朵感受风景——陈道斌山水系列歌词赏析
-
一曲“锦屏人”的幽怨之歌——《牡丹亭》之《惊梦·皂罗袍》赏析
-
作者:周慧珍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林黛玉 锦屏 红楼梦 赏析 戏曲家 代表作
-
描述:林黛玉曾经在悠扬的笛韵中听到几句昆曲,因而觉得十分感慨缠绵,十分伤心。她听到的,便是《皂罗袍》这支“锦屏人”的幽怨之歌(事见《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出自明代伟大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第十出《惊梦》。其歌曲辞云:
-
孤寂中的守望——晏殊[蝶恋花]词赏析
-
作者:李义天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蝶恋花 明月 守望 情思 孤寂 晏殊 清雅 赏析
-
描述:在闲雅而有情思的《珠玉词》中,这首[蝶恋花]以其清雅之气、深挚之情而动人心扉,令人千古传诵。 "槛菊愁烟兰泣露",作品一开始便勾勒出一幅疏朗的深
-
一篇八十八字的名作——《读孟尝君传》赏析
-
作者:刘德斌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王安石 养士 圣人 政令 论说文 有补于世 结构严谨 社会进步 赏析
-
描述:》这篇论说文,就是为“有补于世”而作的。很明显,抨击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自然就会使读者认识到,不能象孟尝君那样,徒有“好养士”的虚名,而没有
-
《登飞来峰》及《元日》赏析
-
作者:申君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要地位 北宋 飞来峰 咏物诗 王安石 封建政治 内心世界 赏析 境界 寄托
-
描述:诗人本来就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假物寄意,借景托情,看来在写景咏物,其实却另有寄托。对前一类诗,我们应当从所写景物内去体会诗人的喜怒哀乐之情;对后
-
名文未必无讹——也谈《读孟尝君传》
-
作者:王子野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史记 结构严谨 文论 名作 赏析 文章论 主观臆断
-
描述:未必篇篇都是白璧无瑕,所以对名文不要迷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