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8)
学位论文
(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
地方文献
(8)
才乡教育
(6)
按年份分组
2014
(2)
2013
(5)
2012
(6)
2011
(4)
2009
(3)
2007
(2)
2006
(2)
2005
(2)
2004
(1)
1998
(2)
按来源分组
其它
(3)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
北方文学(下旬)
(1)
大众文艺
(1)
语文学刊
(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学术交流
(1)
浙江社会科学
(1)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1)
安徽文学(下半月)
(1)
相关搜索词
《牡丹亭》
情
陆九渊
真理性理观念
《周易》
情节
抗争
宇宙
以情反理
吕祖谦
戏曲艺术
情爱
始
太极
如来藏
首页
>
根据【关键词:理】搜索到相关结果
28
条
陆象山「心即
理
」哲学与其「易简工夫」论
作者:
黄甲渊
来源:
鹅湖学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心
理
良知
良能
心生物
心生理
描述:
陆象山「心即
理
」哲学与其「易简工夫」论
吕祖谦的道德性命之学及其兼融朱陆的特点
作者:
肖永明
来源: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祖谦
理
心
人性论
修养论
朱熹
陆九渊
描述:
吕祖谦重视对道德性命的探讨。他以"
理
"与"心"为其最高的本体范畴,力图将"天理"与"人心"融为一体,并在人性论与道德修养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见解。他的道德性命之学体现出会通、兼融朱陆之学的特点。
论《牡丹亭》中情、
理
、势“并露而周施”
作者:
徐振贵
焦福民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牡丹亭》
《牡丹亭》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
情
情
理
理
势
势
并露周施
并露周施
描述:
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其创作主旨乃是歌颂至情战胜天理,这似乎已成为当前学界主流评论的共识。但本文认为,《牡丹亭》其实乃是情、
理
、势并露而周施,是儒释道三教既对立又日渐融合的大势所趋背景下的产物。
《牡丹亭》中“情”的多重意蕴
作者:
何姗
罗嗣亮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情
情欲
情欲
情爱
情爱
理
理
个性
个性
自由
自由
描述:
,它才能超越以前的言情题材剧作,在戏曲史上划上浓重的一笔。
陆象山并未否定客观世界及其物质存在和变化
作者:
余雪真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
道
理
理
本
本
末
末
始
始
终
终
无穷
无穷
描述:
陆象山以“心”为观察、探索宇宙的枢纽.承认客观世界及万事万物的物质变化,即“道”和“
理
”,顾之则吉,逆之则凶。客观的物质变化,加之不可,损之不可,改之不可,舍之不可,要人自理会。
“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辨──读《陆九渊集》札记之四
作者:
涂宗流
来源: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
天
人
人
太极
太极
阴阳
阴阳
理
理
心
心
描述:
主宰”,以张扬人的主体意识。
真理与意識:从佛性論争到朱陸異同的二种哲学類型
作者:
林镇国
来源:
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
心
佛性
唯识
如来藏
慧沼
法宝
朱熹
陆象山
现象学
描述:
世紀以降宋明新儒學的問題意識,特別是心學與理學的對立發展。此論爭的哲學問題首度被法寶和慧沼表述為心與理之同一或差異的問題,也就是後來宋明理學中「心理二分」或「心即理」二種形上學之爭的問題。從結論上來說,奘傳唯識學(慧沼)和程朱理學主張心理二分,而如來藏思想(法寶)和陸王心學則主張心即理,彼此之間既有歷史的連續性,也顯示出哲學類型的普遍性。本文結論時,將試圖從現象學的視角,特別是從胡賽爾到海德格的發展,重新照明主導千年東亞哲學的二種哲學類型義蘊。
真理与意识:从佛性论争到朱陆异同的二种哲学类型
作者:
林镇国
来源:
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
心
佛性
唯识
如来藏
慧沼
法宝
朱熹
陆象山
现象学
描述:
世纪以降宋明新儒学的问题意识,特别是心学与理学的对立发展。此论争的哲学问题首度被法宝和慧沼表述为心与
理
之同一或差异的问题,也就是後来宋明理学中「心理二分」或「心即
理
」二种形上学之争的问题。从结论上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