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沈括的法家思想及其自然科学成就
作者:张文厚 丁光涛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家思想  王安石变法  政治斗争  梦溪笔谈  劳动人民  儒家  政治家  天文历法  沈括  农田水利 
描述:法家沈括(1031-1095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科学家。他在自然科学的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所写的《梦溪笔谈》(以下简称《笔谈》)是我国科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沈括不是书斋里的学者,而是“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的进步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热忧拥护王
皑皑白雪下的一枝娇梅
作者:赵存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思想品格  诗词  咏梅诗  王安石变法  李商隐  故乡  陆游  色彩  赏梅 
描述:梅花,不仅有艳丽的色彩、浓郁的芳香、婀娜多姿的风采,而且有不畏霜雪,在寒冬独自开放,迎来明媚春光的高贵品格,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在人们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自古以来的诗词大家无不爱梅、赏梅、赞梅,
一个人从这里走远——访庐陵欧阳修故里的遐思
作者:陈启文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变法  庐陵  少年  故里  文学家  政治家  祠堂  写作  渡口 
描述:为纪念文化巨人欧阳修千年诞辰,近日,欧阳修故里江西省永丰县与江西省作协联合举办了"欧阳修杯"全国散文大赛。陈启文的《一个人从这里出发》,获大赛一等奖。本刊特予发表。
追忆秦淮
作者:李之灏  来源:中国老区建设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香君  南京  秦淮河  王安石变法  政治中心  东晋  侯方域  乌衣  王导  贵族阶级 
描述:。东晋太尉都鉴要和王导结为儿女亲家,大尉遂派人到王府相亲选婿,来
论眉山诗案
作者:曾枣庄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神宗  东坡  王安石变法  乌台诗案  御史台  苏辙  谤讪  文字狱  湖州 
描述:所谓眉山诗案,是指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台以苏轼作诗“谤讪新政”的罪名,把他逮捕入狱,最后贬官黄州一案。因苏轼是四川眉山人,所以这个案件被称为眉山诗案;又因御史台叫乌台,所以又被称为乌台诗案。这是北宋一场有名的文字狱。本文想对这场文字狱的起因、经过和性质,略作一些分析。
一个值得深入开发的历史课题——读《王安石人才思想论稿》想到的
作者:顾奎相  来源: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课题  思想论  人才  王安石变法  思想层面  史学界  国内外  同志 
描述:在国内外史学界,研究王安石、探讨王安石变法的著作和文章颇多,但从王安石人才思想层面发表专著,王凤岭同志的《王安石人才思想论稿》还是首例。这个课题选得好,特别是在王安石所生活的宋代显得格外重要,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开发的历史课题。 大家知道,赵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经济、文化和科技都
吞山川之浩气 接生民之朴直——从苏轼的词作看苏轼人格的魅力
作者:张海红  来源: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作品  人格  词作  中国文化传统  人品文品  文学艺术  林语堂  王安石变法  鲜明个性  为人处世 
描述:苏轼一生命运多舛,从二十一岁步入宦海,便一直在政治漩涡中起伏,但无论是沉是浮,无论是朝廷高官还是带罪贬谪,他为人处世、做人的本性却从不曾改变。那得意时的淡然,失意时的泰然;那从政之直,为人之真,如松山风月,高超淡远,虽一生坎坷,但人品文品却永远高风亮节。
善纳诤言当度量
作者:吴建国  来源:协商论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苏轼  度量  变法主张  司马光  反对意见  保守派  人言  改革  北宋 
描述:想的蓝图不一致,因而提些反对意见罢了。而在这些意见中,有些也并非没有道理。比如他指出王安石在改革中用人"无知人之明",就颇中要害。
[千年十大事件](中国部分)
作者:暂无 来源:世纪行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吉思汗  王安石变法  蒙古高原  农民负担  政治改革  农田水利  西夏  大蒙古国  统一蒙古  青苗法 
描述:商人的作用,但受到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人反对。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神宗死后,新法被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成吉思汗是13世纪大蒙古国的创建者。原名铁木真。12世纪下半叶,蒙古高原上许多部落受金朝管辖,但部落间长期争战。铁木真历经磨难,善于征战谋略,先后击败蔑儿乞等部落。蒙古高原各部从此均在铁木真的统治之下。成吉思汗即位后展开大规模的军事活动。1205—1209年间二三次攻西夏,迫使西夏称臣纳贡。1211—1215年间两次伐金,占领中都(今北京)。1218年起先灭西辽(即哈剌契丹),随即攻灭花剌子模,前锋抵达印度河。其中一支曾越过太和岭(今高加索
归和归除的历史必须重写
作者:周全中  来源:齐鲁珠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溪笔谈》  历史真实  《新唐书》  《新唐书·艺文志》  杨辉  王安石变法  珠算盘  中国数学史  定位问题  算经 
描述:归和归除的历史必须重写北京周全中沈括《梦溪笔谈》增成法是九归口决的前身、杨辉《乘除通变算宝》九归详说的九归新括32句是作为九归古括的注解,这一说法全都错了!归和归除的历史,须重新编写。《谢察微算经》和《梦溪笔谈》《谢察微算经》“用字例义”有:“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