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谈《红楼梦》的主题
-
作者:萧相恺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才子佳人小说 贾宝玉 大观园 《金瓶梅》 王夫人 林黛玉 宝钗 荣国府 《牡丹亭》
-
描述:《红楼梦》主要写什么,或者说它的主题是什么?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还在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曾对“旧红学”的一些观点作过高度概括:“谁是作者和读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
-
黛玉的两次葬花之比较——读《红楼梦》
-
作者:许桓桓 来源:好家长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西厢记 宝玉 影视作品 牡丹亭 爱情小说 戏曲 喜剧效果 第二
-
描述:红》的悲剧版。
-
曹雪芹:读不通的《西厢记》——关于《红楼梦》中“读《西厢》
-
作者:陈云发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红楼梦》 林黛玉 《西厢》 曹雪芹 贾宝玉 《牡丹亭》 薛宝钗 崔莺莺 民主思想
-
描述:为中国戏曲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
-
《红楼》曲论
-
作者:郭启宏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雪芹 贾宝玉 林黛玉 《牡丹亭》 审美需求 大观园 《红楼梦》 性格特征 文学性 寄生草
-
描述:《红楼》曲论
-
古今女人对头发的看法
-
作者:郭振东 来源:饭店现代化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头发 林黛玉 《牡丹亭》 《西厢记》 小口袋 后花园 呆着不动 心上人 职业女性 理发师
-
描述:或者荷包包好,送与心上人随身带着,见青丝如见人,女儿的万缕相思都在这之中了。
-
女子是水做的诗
-
作者:园静 来源:散文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洞箫 团扇 女子 林黛玉 西厢记 牡丹亭 菊花诗 工笔画 手持 石塔
-
描述:潇湘仙子当一支洞箫幽幽鸣响,我知道已进入潇湘馆中。小径两旁,聚集了世上所有的瘦竹,袅娜的瘦竹成片成林,在瑟瑟的晨风中歌唱落英。竹叶上闪亮的颗颗露珠、均是黛玉眼中的泪。
-
古雅:《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气脉
-
作者:姜志军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诗词 《西厢记》 林黛玉 贾宝玉 《牡丹亭》 曹雪芹 大观园 气脉 警幻仙姑 文化思考
-
描述:品读《红楼梦》诗词,给人一种时空的纵深辽阔感和文化气脉的雄厚流动感,使人能触摸到它搏动的文化气脉,能把玩它古朴优雅的审美意蕴。
-
关于读诗的断想
-
作者:李光宏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 《牡丹亭》 诗歌 生活经验 运动员 诗的形象 诗的语言 杜丽娘 文化素养 诗的意境
-
描述: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字的滋味.
-
一曲“锦屏人”的幽怨之歌——《牡丹亭》之《惊梦·皂罗袍》赏析
-
作者:周慧珍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林黛玉 锦屏 红楼梦 赏析 戏曲家 代表作
-
描述:林黛玉曾经在悠扬的笛韵中听到几句昆曲,因而觉得十分感慨缠绵,十分伤心。她听到的,便是《皂罗袍》这支“锦屏人”的幽怨之歌(事见《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出自明代伟大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第十出
-
情之所钟 正在此辈--从杜丽娘到林黛玉
-
作者:单世联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林黛玉 爱情 贾宝玉 汤显祖 牡丹亭 柳梦梅 传统社会 至情 悲剧
-
描述: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字.……”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