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诗歌运用“比、兴”的特点及其发展
-
作者:陈祥耀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朱熹 统治阶级 毛传 古代诗歌 领袖 孔颖达 王安石 发展情况 形象思维
-
描述: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我国古代诗歌最早突出地运用“比、兴”的是《诗经》中的作品。《诗经》运用“比、兴”和其后的诗歌颇有不同。本文拟就《诗经》运用“比、兴”的特点和其后的发展情况,初步地探索它的一些规律。
-
曾巩及其散文的评价问题
-
作者:王水照 来源: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欧阳修 评价问题 朱子语类 知贡举 先王之道 曾致尧 曾巩 朱熹 程朱理学
-
描述:巩)为喜。”(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他曝书得王安石《许氏世谱》,忘其谁作,说“介甫不解做得恁地,巩是曾子固所作。”(《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引)无独有偶,在知贡举时,他得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
朱熹《宋八朝名臣言行录》初探
-
作者:叶建华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传记 言行录 朱熹 王安石 评论 内容丰富 当代史 宋代理学 四库提要 北宋
-
描述: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国史凡几修,是非凡几易”,
-
论吕祖谦
-
作者:潘富恩 施昌东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祖谦 永嘉学派 朱熹 陆九渊 客观唯心主义 经世致用 主观唯心主义 理学家 唯物主义观点 哲学思想
-
描述:举(陈傅良)、陈同甫(陈亮)二人之学问而一之”,从而自成一个学派——“吕学”,在当时的思想界颇有影响。朱
-
六经注我
-
作者:辛竹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经皆我注脚 托梁换柱 陆九渊 教条主义 思想史 明代 哥白尼 朱熹 儒家 辩论
-
描述: 朱熹和陆九渊的辩论已过千年,至今人还不忘鹅湖之会.其实儒家成形是在汉代.宋代朱陆都是对汉唐注疏的教条主义"闹革命".朱以《四书》暗地托梁换柱.陆便公然说"六经皆我注脚".在思想史上几乎是哥白尼式
-
周敦颐“无极”、“太极”辩
-
作者:段景莲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敦颐 无极 “太极” 《太极图说》 朱熹 陆九渊 《老子》 陈抟 “理” 万物
-
描述:两个概念的确切含义之前,应该首先弄清《太极图说》是否是周敦颐所作。关于这个问题,早在南宋时期,朱熹、陆九渊就有过争论。陆九渊在给朱熹的信中说,梭山认为《太极图说》“疑非周子所为”,如果确系周敦颐的著
-
概论理学的思潮、人物、学派及其演变和终结
-
作者:金春峰 来源:求索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思潮 学派 王安石 朱熹 王夫之 穷理 欧阳修 宇宙本原 天地之性 理性主义
-
描述:学的宇宙观和人性论的基础上,给封建制度涂抹上合理性和永恒性的油彩”的哲学学说;有人认为理学传播和产生的历史就是朱熹《伊洛渊源录》所揭示的“道统”的传宗史。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理由,但都不能真正反映理学
-
陆九渊哲学中的“道”及“心”、“道”关系
-
作者:刘宗贤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圣人 思想 陆九渊 朱熹 道德意识 道德行为 道德修养 伦理原则 道德准则 理性原则
-
描述:;或者从宋明理学的一般常识出发,把道等同于“理”。这也是对陆九渊本体论思想的性质往往搞不清楚的原
-
略论宋学分野的来源及其历史背景
-
作者:何兆武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背景 道学 理学家 王安石 朱熹 旧党 政治 清代史学 学术思想 司马光
-
描述: 关于宋学,历来研究者的看法大抵是把它等同于道学,所谓宋学即是道学;而在道学内部则是理学与心学两派的对峙。本文立论的出发点与此有所不同,即认为宋学的内容乃是新学与道学的对立与斗争,它与政治上新党与旧党之争相表里、相始终,两条路线径渭分明。其间关系似可列表如下:
-
论传记文学
-
作者:朱东润 来源: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十四史 司马光 史记 王安石 儒家 传记文学 朱熹 墓志铭 信陵君 刘邦
-
描述:看,他是一个“宽大长者”,可是从侧面看,他既不宽大,也不是长者;在项羽的记载中,从正面看,他是“僄悍猾贼”,可是从侧面看“僄悍”可能有一些,‘猾贼’却说不上。所以要认识这两人的面貌,我们还必须从其他有关篇章看,不能停留在一篇作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