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本心即天理:陆九渊哲学话题刍议
作者:宋志明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宇宙  本心  剥落 
描述:陆九渊开启的第一个话题是:理究竟在天上,还是在心中?他认为天理在人心之中,开辟了正统理学中的心学方向。他开启的第二个话题是:成就儒者的路径,是选择务外,还是选择内省?他主张"发明本心"、"先立乎其大
心学视野下的人道之省思:试论陆九渊的学理建构
作者:张路园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心  易简工夫  切己重实 
描述:在儒学发展史上,宋儒重建了原始儒家的心性之学。作为心学体系开创者的陆九渊,立足于对"如何做人"之人道问题的省察,以其对心体的体认、易简工夫的自信和切己重实的推重,昭示了其学理建构在人道思想上的独特慧识,其对人道的观照亦呈现出鲜明的主体性、实践性品格。
陆象山的礼乐思想论
作者:章军华 李小兰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本心  本心  易简  易简  礼乐  礼乐  德教化  德教化 
描述:南宋礼乐有述仁义、宣扬德教化的思想 ,其复古周礼乐的意识与强烈的复古思想倾向成为社会主流 ,陆象山的礼乐思想继承孔孟礼乐仁义德化传统 ,其“易简”与“本心”学术论点是从荀子礼乐论述中演绎而来
陆象山“德性个体”思想:从“本心”发用出发
作者:田超  来源:齐鲁文化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本心  本心  此心  此心  德性个体  德性个体 
描述:"本心"在常人状态下处于潜在发用状态;在当下状态中,"此心"召唤个体、发用并最终重新自我隐藏,这是一个动态的流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象山彰显了一种"德性个体"观念,即通过对当下个体的德性选择树立
陆象山“本心”结构探析
作者:高在锡  来源:齐鲁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本心  本心  心理为一  心理为一  体用为一  体用为一  动静如一  动静如一 
描述:立或逻辑上先在于气的形上之理,而是心的本然状态,所以他反对以体用为二的观点。陆象山又将"动"和"静"解释为"已发"、"未发"。在他看来,动与静只是区分已发、未发的不同意识状态而已。"静"是指思虑未萌时的内心状态,"动"是指思虑已萌的状态。无论"心正",还是"心不正",动静时的其心皆为一,从这一点来看,动与静之间,只有"心正"时,才存在着体用的关系;"心不正"时,不能以动静分体用。
明体达用:评象山心性论对其读书方法之影响
作者:黄信二  来源:哲学与文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读书方法  心即理  本心  心性论 
描述:明体达用:评象山心性论对其读书方法之影响
陆象山孟子学之诠释学意涵
作者:黄信二  来源:当代儒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孟子  心即理  本心  心性论 
描述:则於陆学中亦受重视的情况;在修养工夫方面,则将说明陆学中以明善为诚身前提的必要、明辨义利的方法,以及其中的知性辩证的属性。本文的目标除比较象山与孟子两人学问外,另一主要目的即欲透过两人学问的变化,观察儒学精神传递的困难;此困难主要即是儒家学问深藏於文本之後,故而本文末尾将归纳出六项象山诠释孟子的理论预设,将其文本传承中隐而不显的预设加以系统性说明,以使其理论传承的精神更为清晰明白。
从陆象山本心哲学析论儒家追求「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之观念
作者:黄信二  来源:哲学论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心学  本心  心即理  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 
描述:础,以寻得道德实践之内在动力 解决了孔子以来探问「礼之本」的课题。作者探讨此一问题意 识的方法性结构,主要是区分了哲学之「发生」与「应用」两 范畴,并强调此一课题的探讨必须画於「道之本体」的层次论 述,即必须置於有关哲学之「发生」的位置论述,而非一般哲 学之「应用」的层面中诠释。同时,作者强调对象山哲学的理 解,应注意其哲学的发生性背景;本文即以「心即理」观念的 分析做为本文的诠释背景,希望能透过此方法,使对象山的研 究能以问题意识为导引,以处理其文本的诠释方向,并还原象 山哲学之原初精神。
论“六经注我”的解释学意义
作者:刘雪影  来源: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六经注我  本心  本体论解释学  理解 
描述:学术界对陆九渊的“六经注我”存在着广泛的误读,学者们通常把“六经注我”作为一种创造性注释方法来看待和使用。然而当我们深入陆九渊哲学思想本质的时候,就会领悟到“六经注我”不是一种注释方法,而是一种本体论解释学态度。
陆九渊礼乐思想探析
作者:李小兰  来源: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本心  易简  礼乐  德化 
描述:南宋礼乐有述仁义、宣德化的思想,其复古周乐的意识与强烈的复古思想倾向成为社会主流,陆象山的礼乐思想继承孔孟礼乐仁义德化系统,其"易简"与"本心"学术观点是从荀子礼乐论述中演绎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