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537)
学位论文
(13)
图书
(2)
会议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46)
地方文献
(7)
按年份分组
2014
(30)
2013
(43)
2012
(35)
2011
(50)
2010
(36)
2009
(26)
2008
(39)
2007
(29)
2005
(18)
2002
(16)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5)
语文知识
(9)
江淮论坛
(2)
求索
(2)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
孝感学院学报
(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1)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珠玉词
叶嘉莹
类要
《清平乐》
创作特色
后西昆体
冷观
古文
圣寿词
品论
咏秋
内心世界
思致
晏殊
诗文
诗
诗歌
鸟意象
理性
欧阳修
创作范式
北宋
吕夷简
典雅
二晏研究
主体介入性
冯延巳
姜夔
以诗为词
首页
>
根据【关键词:晏殊】搜索到相关结果
537
条
“晏殊暨华夏笔都杯”海内外征联大赛启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华夏
晏殊
启事
大赛
文港镇
中国
描述:
进贤是人文沉香、物产丰饶、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区位优越的千年古县,县辖文港镇,是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的故里,是闻名遐迩的毛笔之乡,是当今中国的“华夏笔都”和“中国楹联之乡”。
宋词中“梦”的探究
作者:
束小红
来源:
课外阅读(中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诗宋词
“梦”
心理刻画
苏幕遮
范仲淹
词作
晏殊
描述:
在高中选修的《唐诗宋词选读》中,涉及了诸多宋代的词作,细细阅读,发现“梦”这个意象在词作中反复出现。如晏殊《破阵子春景》中“疑怪昨宵春梦好”,言今朝斗草得胜,乃春宵好梦之验,将少女心理刻画细致入微;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短暂的“好梦”
晏殊与《浣溪沙》
作者:
邹小亮
来源:
集邮博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晏殊
离别之情
写作技巧
惜春
含蓄
夕阳
描述:
《浣溪沙》为晏殊的名篇之一,抒写悼惜春残花落,好景不常的愁怀,又暗寓相思离别之情。语言含蓄,写作技巧极高,全词如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坛沉寂与“南词”北进:宋初百年词坛考察
作者:
沈松勤
楼培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坛沉寂
四大词人
柳永
张先
晏殊
欧阳修
“南词”北进
描述:
晏殊、欧阳修等词人先后由南入北,将词从南方送至北方,取得“南词”北进的重大进展,使汴京成为继西蜀成都、南唐金陵之后的词坛中心,承先启后,融合南北,开创宋词一代新风。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作者:
暂无
来源:
作文素材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蝶恋花》
晏殊
高楼
“有我之境”
颜色
“我”
愁情
描述:
晏殊的这首《蝶恋花》是怀人之作。全词带有秋日特有的悲凄颜色。多愁善感的墨客笔下,秋日是一种“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颜色”的“有我之境”。这首词的明显特征。就在于秋天所抹上的浓厚的感慨颜色.反映出“我”的愁情。
晏殊忠厚老实受重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才智(才情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政治家
文学家
范仲淹
欧阳修
诗人
描述: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大家熟悉的范仲淹、欧阳修等宋代大诗人,都曾经当过他的学生。
巧对对联
作者:
糖糖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故事
扬州大明寺
年轻人
晏殊
词人
诗
描述:
对联故事 北宋有个著名的词人叫晏殊,一次,他在扬州大明寺的墙壁上发现了一首好诗,便向周围人打听,得知是一个叫王琪的年轻人写的。晏殊赶忙叫人把王琪请来,俩人一见面,相谈甚欢。晚饭后,二人一起到后花园散步。
从宋代台阁体的繁衍看文学体派的形成机制
作者:
祝尚书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阁体
西昆派
杨亿
晏殊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描述:
又不断地变异创新,从而保持了文学继承的多样性和持续性,是宋代文学体派林立的形成机制,也是推动文学发展和繁荣的强大动力,总体来说是积极的,应当给予肯定。
晏殊为何不喜欢欧阳修
作者:
晏建怀
来源:
社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晏殊
领导干部
宋真宗
秘书省
进士
殿试
描述:
晏殊的身上闪耀着太多足以令欧阳修眼花缭乱的光环和艳羡不已的精彩。晏殊早慧,7岁能文,14岁时,与全国千余考生一起参加了殿试.“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受到宋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字,成了少年进士和年龄最小的领导干部。
关于欧阳修讽刺晏殊的诗
作者:
陈珏人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话
欧阳修
晏殊
讽刺
笔记本
故事
描述:
有一则在许多笔记本和诗话中再三重复过的故事: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