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0)
图书(5)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
地方文献 (9)
按年份分组
2014(2)
2009(3)
2007(2)
2005(1)
2002(1)
2001(5)
2000(1)
1995(1)
1994(1)
199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3)
戏剧丛刊(2)
戏文(2)
外语与外语教学(2)
艺术评论(1)
中华戏曲(1)
中文自学指导(1)
四川戏剧(1)
江西高校出版社(1)
复旦大学出版社(1)
戏剧文学中哲学根柢的确立
作者:章诒和  来源:剧本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文学  哲学命题  自我意识  戏剧创作  根柢  生命意识  哲学思考  哲学意识  汤显祖  剧作家 
描述:戏剧文学中哲学根柢的确立章诒和这个题目,对戏剧创作可能算是新议,但它对于文学创作,却是旧事。记得一位青年学者在其研究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的专著里,就小说对哲学根柢的寻求,做过系统的论述。戏剧比文学慢了一拍。这并不奇怪。戏剧文学处在中国文学艺术整体框架内,...
人生如梦:戏曲与梦幻的勾连
作者:郑传寅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我国古代  明代戏曲  社会人生  戏曲创作  戏剧文学  牡丹亭  剧作家  功名利禄  人生观 
描述:远都是善于写梦的大手笔。在戏曲批评史上,不少理论家以梦释戏,对戏曲创作的心理过程和戏曲迷离惝恍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理论概括。汤显祖在《复甘义麓》中说:戏曲创作的心理过程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明代戏曲批评家谢肇浙在《五杂俎》中提出了“戏与梦
学習古典戏剧理論札記
作者:戴不凡  来源:剧本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戏剧  戏剧文学  戏剧创作  杜丽娘  李香君  吴江派  玉茗堂派  汤显祖  作品  创作思想 
描述:戏剧創作的见解;同时,一些批語往往又是为了便于讀者理解剧作者的原意而作,这里也就更生动具体地表現了作者对戏剧創作的种种看法。我們的古典剧論,乍看起来,往往是一麟半爪,有时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字或几百个字,但其中优秀的剧論,却常常是要言不煩地,提出創作中許多重大的問題;或者是語語珠璣,生动簡明地說明創作的技巧。张岱
澳门当代戏剧的历史见证——《澳门戏剧过眼录》序言
作者:谢柏梁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文化  戏剧家  当代戏剧  汤显祖  澳门  戏剧活动  剧评家  香港  戏剧文学  杜丽娘 
描述:至今尚未完
在南昌看《牡丹亭》
作者:查振科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临川四梦  汤显祖  杜丽娘  戏剧文学  柳梦梅  文学发展  创作成就  南昌  关汉卿 
描述:在汤显祖的故乡观看他的经典之作《牡丹亭》,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件幸事。这位生活在16至17世纪的戏剧大师,他的创作成就了我国戏剧文学的一个高峰,与关汉卿、王实甫、洪昇、孔尚任一起,成为我国戏剧文学发展当之无愧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临川四梦尤以《牡丹亭》为最,正如他自己所说,得意处惟
明清传奇研究的新硕果:评《中国戏剧文学的瑰宝——明清传奇》
作者:谅瀅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传奇  戏剧文学  临川四梦  汤显祖  元杂剧  中国古典戏曲文学  昆山腔  文学剧本  弋阳腔  文化艺术 
描述:、李玉、李渔、洪升、孔尚任等均是这期间的文豪;名垂史册的《浣纱记》、《临川四梦》、《玉簪记》、《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等佳品盖出于此。明清传奇以繁富丰硕的果实呈献给中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论我国民族戏剧观的形成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观  戏剧文学  民族戏剧  我国古代  汤显祖  戏剧表演  审美特征  寓言性  戏曲  歌舞剧 
描述:所云戏剧观,是就个人而言,是个人的戏剧观。1962年4月,佐临同志在广州“全国话剧、歌剧创作座谈会”上就戏剧观作长篇发言,随后发言以《漫谈“戏剧观”》为题发表于同月25日《人民日报》。佐临同志说,在长期的戏剧发展过程中,“久而久之,好的、被肯定的经验积累得越来越丰富,成为珍贵遗产,流传后代。这份遗产,当它系统化了,变成体系了,就形成戏剧观。”戏剧观“不仅指舞台演出手法,而是指对整个戏剧艺术的看法……”佐临同志常称“梅兰芳的戏剧观”、“戏曲的戏剧观”,我个人认为,实际上说的就是我国民族的戏剧观,不知确切否?佐临同志基于推动话剧发展的思考,在与布莱希特戏剧观、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观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民族戏剧观某些实质性内容所作揭示颇具启示性,引人入胜。二十余年过去了,重视这
论中国演剧观的形成—兼论中西演剧观的主要差异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品格  十九世纪  十七世纪  汤显祖  中国艺术  戏剧文学  戏剧演出  演员  戏剧表演  舞台形象 
描述:演剧观成熟于十九世纪,经过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诸大师的总结,已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现代演剧体系。中国演剧观成熟于十七世纪,至今未经科学总结,正处于从古典演剧观向现代演剧观转化过程中。当前世界范围内,戏剧正努力改变自己以寻求新的地位。既然消除演出与观众的距离是不可能的,为满足与演出保持特定距离的观众视听需要而特有的戏剧艺术手段就无法抛弃,如此,戏剧舞台形象也就无法在与生活实际近似程度方面和电影,电视竞争。戏剧表演的出路何在呢?
曲江风月(据明·徐霖《绣襦记》改编)
作者:胡小孩  来源:戏文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曲江风月》  胡小孩  文学作品  戏剧文学  越剧  中国  当代作品  浙江 
描述:曲江风月(据明·徐霖《绣襦记》改编)
桃花扇
作者:杜建春 王明坤 陈道庭 李炳今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桃花扇》  杜建春  王明坤  陈道庭  李炳今  古装豫剧  文学作品  戏剧文学  中国 
描述: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