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5)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
历史名人
(2)
按年份分组
2011
(2)
2009
(1)
2008
(1)
2007
(1)
1995
(1)
按来源分组
江西社会科学
(1)
其它
(1)
文学与艺术
(1)
安徽文学(下半月)
(1)
神州民俗(学术版)
(1)
大观周刊
(1)
相关搜索词
戏曲美学
感性资源
戏剧之美
现实主义
首页
>
根据【关键词:审美文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牡丹亭》审美文化阐释
作者:
杨洁
来源:
大观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牡丹亭》
戏曲《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
描述:
明代文学的典型代表是小说和戏曲,而戏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便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对《牡丹亭》的研究,此前已经有很多学者作过,而且取得不少优秀成果。但就笔者所看到的资料,发现很少有人对《牡丹亭》做跨学科领域的延伸性研究,本文试从审美文化学角度对《牡丹亭》作以阐释,以期洞悉其深刻的审美文化意蕴。
赏心乐事《牡丹亭》:浅谈“知”在审美活动中的影响
作者:
梁晓莹
来源:
神州民俗(学术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
舞台演出
舞台演出
戏曲美学
戏曲美学
描述:
《牡丹亭》四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其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一个经典剧目独特艺术价值和艺术规律的发现,而在于探究昆曲以及传统戏曲乃至整个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微妙联系,进而窥探整个民族审美心理和文化情结,并为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存寻找合理的依据和方式,以期在全球化语境下实现古典与现代的对接、民族审美精神的传承。
探究《牡丹亭》中蕴含的感性资源——兼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作者:
张春蕊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中晚明
中晚明
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
感性资源
感性资源
描述:
一批所谓“狂人”,而汤显祖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至情”之说在其《牡丹亭》中显现的淋漓尽致。本文应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分析《牡丹亭》这部作品,旨在通过这部作品来探究中晚明时期的审美文化的特点并进一步挖掘此时期审美文化中的感性资源!
前生今世四百年,牡丹国色动人间:汤显祖本《牡丹亭》及青春版
作者:
张莉
来源:
文学与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本《牡丹亭》
汤本《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
昆曲
昆曲
二重人格
二重人格
戏剧之美
戏剧之美
青春之美
青春之美
描述:
汤显祖的《牡丹亭》历经四百年而传唱不衰,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本文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入手.试图从汤本《牡丹亭》以昆曲作为审美载体、杜丽娘形象二重人格的审美价值和青春版《牡丹亭》的戏剧之美、青春之美等几部分对古今两版《牡丹亭》进行解读,以期得到更多的审美感受和启示。
江西历代审美文化的基本走向
作者:
汤文进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文化
汤显祖
江西诗派
美学思想
黄庭坚
审美理想
清代江西
现实主义
基本走向
陶渊明
描述:
江西历代审美文化的基本走向汤文进自古“江西乃豫章之郡”,豫然有章,较早地对南北文化进行了综合。若置诸毕夏文化总背景上来审视,则可发现其作为观念形态的审美文化(含美学思想与艺术创作两个方面)的发展曲线为:起点高,以东晋陶渊明为代表;中途耸起两个高峰──...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