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洋”
-
作者:杨东鲁 来源:山西老年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土”和“洋” 刘绍棠 小时候 外国货 文学作品 土里土气 母亲 贵州茅台 长江沿岸 洋油
-
描述:谈“洋”,大概是个时髦的老话题。 说起“洋”来,我倒也有一些印象。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把家里日常用的东西也冠以一个“洋”字,仿佛非“洋”不成名。譬如,火柴称“洋火”,棉线讲“洋线”,煤油叫“洋油”,雨伞曰“洋伞”……于是,在我的心里留下了这样
-
独特风格与习惯性局限——论刘绍棠的长篇小说《这个年月》
-
作者:何思玉 宋立民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独特风格 长篇小说 习惯性 新时期文学 道德价值判断 文学作品 社会生活 传统道德 改革方案
-
描述:亲们树碑立传,为儒林村撰写村史:推出了以《蒲柳人家》为代表的
-
导向·素质·团结
-
作者:刘绍棠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艺术事业 十四届六中全会 社会主义作家 江泽民同志 政治思想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刘绍棠 社会主义文学 精神文明 割袍断义
-
描述:导向·素质·团结刘绍棠1996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成就最大的一年,日子过得最踏实的一年,老百姓对党最充满信任的一年。经济建设的周期性冷热,曾经发生三次大起大落。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事不过三。前几年出现第四次高烧,经过三年宏观调控,大起却并未大落,实现了震...
-
《多吃了几斤盐》的写作特色
-
作者:王作亭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写作特色 四十年 相结合 刘绍棠 描写 祖国 叙述 文章 概括 简炼
-
描述:刘绍棠同志的《多吃了几斤盐》,原发表于1989年9月11日《北京晚报》。这篇“居京琐记”,抒发了对祖国严肃深沉的热爱,我认为文章最大的写作特色有二。一、概括叙述与细致描写相结合。本文时空夸度大,容量多,由于多用概括叙述,显得很简炼。但也有细致描写,使得文
-
当代中国乡土文学流变论
-
作者:夏子 来源: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 文学流变 当代中国 乡土世界 乡土文化 乡土人生 刘绍棠 浪漫情怀 农民视角 历史主义
-
描述:当代中国乡土文学流变论
-
谈谈雅文学与俗文学——在《华子良传奇》作品讨论会上的讲话
-
作者:马识途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雅文学 通俗文学 讨论会 社会主义文学 作品 刘绍棠 传奇文学 通俗小说 文艺界 马烽
-
描述:如何看法,如何对待。
-
难忘的交谈——深切怀念刘绍棠老师
-
作者:马体忠 来源:新闻出版交流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图书出版合同 古典小说 书法 童年经历 创作源泉 黄巾起义 字如其人 小说结构 尊重历史
-
描述:难忘的交谈——深切怀念刘绍棠老师马体忠夜里静极了,窗外还在下着雨。灯光下,我手捧着刘老师的遗作,心情难过极了,眼里盈满了泪水……初次合作非常愉快。约稿时我只是提前打了个电话,刘老师便欣然应许,把几十万字的《绍棠随笔:四类手记》交给了我,当时我们并未签...
-
作家刘绍棠将部分文学手稿捐献给通县档案馆
-
作者:张全义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档案馆 县档案局 手稿 书信 刘绍棠 证章 领导 捐献 通县 文学创作
-
描述:1990年8月以前,著名作家刘绍棠就有把自己的著作、手稿、证章、证书和书信捐献给自己的家乡——通县的愿望。他这个想法被家乡知道后,通县档案局与县政府的领导曾几次到刘绍棠家中看望并具体商谈。1990年10月9日刘绍棠办理了首次捐献手续,将自己的采往书信、日记上千件,《地
-
写在《檀林畅销作品集》出版之际
-
作者:孙继光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创作 作品集 “叛徒” 医学与文学 文学作品 疑难病 临床试验 刘绍棠 中央广播电台 任丘市
-
描述:写在《檀林畅销作品集》出版之际
-
胡耀邦与刘绍棠的忘年交
-
作者:晓言 来源:山西文史资料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胡耀邦 大运河 文学创作 团中央 开门见山地 作家 乡土文学 密切联系群众 空前高产
-
描述:不住,喜欢动,所以注定是不会成‘家’的。”刘绍棠从谈话中明显感到胡耀邦对文学充满着喜爱,这使他有一种寻到了知音的感觉。 1957年春天,刘绍棠因为在北京的一次文艺界座谈会上发表了过激的谈话,所以在次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