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
按年份分组
2013(1)
2012(1)
2011(1)
2008(1)
2007(1)
2004(1)
2003(2)
2000(3)
1998(1)
1994(1)
按来源分组
长寿(5)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1)
健身科学(1)
中医药临床杂志(1)
养生月刊(1)
饮食科学(1)
科学养生(1)
家庭医学杂志(1)
内蒙古中医药(1)
华夏长寿(1)
X明代龚廷贤的修德抗衰之道(四)
作者:周贻谋  来源:长寿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抗衰  修德  明代  《寿世保元》  养生保健  延年 
描述:在龚廷贤所撰写的《寿世保元》一书中,收录了一首《延年良箴》,这是专为劝诫人们如何注重养生保健以求延年益寿所写的箴言。文字较为通俗易懂,特抄录如下:四时顺摄,晨昏护持,可以延年。三光(日、月、星)知敬,雷雨知畏,可以延年。
龚廷贤养生法
作者:路人  来源:华夏长寿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养生法  静功  养生保健  医术  种杏  仙方  医林  金溪  元神 
描述:龚廷贤养生法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作者:览古  来源:内蒙古中医药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古代文人  《苏沈良方》  养生保健  大文学  《梦溪笔谈》  张仲景  生长环境  医博士  事类赋 
描述: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广事类赋》记载着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一句名言,他说:“吾不能为良相,必为良医,以医可以救人也。”在古代文人中这句话是符合社会实际的,因为当时文人的出路是科举,一旦榜落孙山则狗屎不如。所以从幼小读书开始,必读与《易》相关的一门医药课程。...
龚居中的却病延年十六法
作者:黄根柱  来源:家庭医学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居中  《红炉点雪》  叩齿  积滞  金匮  伤寒  养生保健  十六  江西  长安 
描述:耳去头眩,托踏应无病,搓涂自驻颜,闭摩通滞气,凝抱固丹田;淡食能多补,无心得大还。”
明代龚廷贤的修德抗衰之道(三)
作者:周贻谋  来源:长寿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抗衰  修德  明代  《寿世保元》  养生保健  外出赴宴  老年人 
描述:龚廷贤所撰写的《寿世保元》共分七卷,其中卷四的《补益》与《老人》等篇,对摄生颐养更有精辟论述。在《老人》篇里,对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做了专门论述。龚氏强调老者安之,认为老年人即使处理日
春节美食
作者:晓煦  来源:长寿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屠苏酒  养生保健  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  综合治疗  王安石  宋代以前  明代中期  健康长寿  万象更新 
描述: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风俗。风俗,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我国的节令风俗就很多,如春节、清明节、端阳节和重阳节等。风俗与人类的养生保健密切相关。例如饮食的制作及饮膳习惯,这些风俗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却蕴含着十分宝贵的养生保健方法。
热情服务 加强交流——2003年新年献词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长寿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热情服务  加强交流  老年人  2003年  参与性  “三个代表”  健康长寿  养生保健  编辑部  王安石 
描述:到来时的遐想。同样的,值此新年到来之际,我们编辑部同人也都心潮澎湃,激情满怀,“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祝愿全体读者健康长寿,洪福永年!
徐春圃慎医养生说
作者:汪宝树  来源:科学养生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养生说  生活改善  养生保健  现代人  负面作用  滥用药  防病  康复  启示  医学家 
描述:人们注重养生,并不意味着终生无病。而现代人随着医学进步,生活改善,常常在患病之后,急于尽快康复,于是乱投医、滥用药,往往导致负面作用。非但不显疗效,反而有碍健康。那么,在疾病临身前后,应该如何防病就医呢?不妨从徐春圃慎医养生说中加以借鉴,会有所启示的。
“邻家男孩”黄鹤翔的“四餐制”
作者:心荷  来源:饮食科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  下午茶  无氧运动  男孩  养生保健  全麦面包  养生之道  咏叹调  吸收功能  绿色蔬菜 
描述:“邻家男孩”黄鹤翔的“四餐制”
医林状元的养生箴言
作者:王家喻  来源:养生月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养生保健  《寿世保元》  医林  箴言  状元  中医世家  龚廷贤  《万病回春》  心理卫生  太医院 
描述: 明代御医龚廷贤,字子才,江西金溪人。生于中医世家,曾任太医院官吏,其医术甚为高超,所治者辄愈,在京城享有“医林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