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2)
报纸(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4)
按年份分组
2009(2)
2007(1)
2006(1)
2004(4)
2003(1)
2000(2)
1994(4)
1990(2)
1985(2)
1956(2)
按来源分组
新史学通讯(1)
抚州日报(1)
其它(1)
浙江财税与会计(1)
钱币博览(1)
哈尔滨学院学报(1)
中国经济史研究(1)
大众文艺(理论)(1)
现代财经(1)
商业文化(学术版)(1)
关于明代一条鞭法的考察
作者:余用心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国家  差役  商品经济  庶族地主  地主阶级  王安石变法  地主经济  免役法  大地主 
描述:的该文的详细提要,是由该系教师郭厚安同志执笔整理的。
关于苏轼《与滕达道书》的系年和主旨问题
作者:王水照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达道  基本精神  道书  免役法  系年  反变法派  墓志铭 
描述: 苏轼《与滕达道书》是表现他政治态度的重要书简,常为一些研究论著所引证。曾枣庄同志《苏轼〈与滕达道书〉是‘忏悔书’吗?》一文(《载本刊1980年第4期),就这封信的“写作时间”和“基本精神”乃至苏轼在司马光当政时是否改变了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等问题,对我和其他一些同志的看法,提出了
评苏轼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诗
作者:王水照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变法  政治态度  政治诗  乌台诗案  司马光  政治思想  两面派  免役法  政治倾向 
描述:文,一口气给苏轼扣上了“投机派”、“两面派”等大帽子;在同一期上,梁效们又给加上“顽固派苏轼”的恶谥。嗣后,江天之流又出来从“文艺”的角度把苏轼的政治诗一
浅议北宋熙宁年间的役法改革——兼评王安石与司马光在役法问题
作者:张伟  来源: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免役法  北宋时期  熙宁  浅议  改革  差役  户等  在役 
描述:宋神宗熙宁年间,宰执王安石一改役制,废差役而行募役。这一改革举动,立即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一大批官僚士大夫的强烈反对。数年后,王安石被迫去政,新法即被废止。对北宋时期这一场变革与反变革,向来众说纷纭,仁智互见。本文试图对这一有争议的问题作一探索,略陈管见。
读《答司马谏议书》所想到的
作者:张子敬  来源:鞍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新法  神宗  反对者  制置三司条例司  免役法  封建官僚制度  青苗法 
描述:的历史,王安石的变法,既切合时弊,又符合封建统治者目前和长远的利益,据说对老百姓也有好处.在封建社会,一个人臣不问你
再论王安石变法-王安石逝世九百周年
作者:漆侠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役制  王安石变法  差役法  熙宁  宋仁宗  《宋会要辑稿》  自耕农  免役法  食货  宋神宗 
描述:功的地方,还是失败的地方,都足以垂鉴后世,给人们以启发,因而是值得研究和一写的.至于近几年有关王安石变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将另文探讨,这里就不加涉及了.
论熙丰变法中的司马光
作者:奚柳芳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熙丰变法  免役法  青苗法  变法派  反对派  北宋中期  反面人物  吕惠卿 
描述:马光
张方平政治思想述论
作者:黄海燕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方平  政治思想  《乐全集》  述论  王安石变法  三司使  转运使  经济思想  士大夫  免役法 
描述:张方平政治思想述论黄海燕张方平(1007-1090),北宋名臣,字安道,晚年号乐全居士,南京(今河南商丘市)人。景元年(1034)举茂材异等,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知苏州昆山县。历仕仁宗、英宗、神宗朝.先后任通判、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工、礼、刑、户部尚...
王安石如何“理财”
作者:王学泰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理财  文人士大夫  司马光  世说新语  免役法  服务业  商人  垄断  传统 
描述:名满天下的高士。作为政治家和变法主持人,王安石却是另一副样子。他既没有生活中的“书呆子”气,也不像历史上另一位改革家王莽那样食古不化,认真地去实践《周礼》中的种种规定。王安石非常重视钱。甚至可以说,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就是“弄钱”,用比较雅的说法是“理财”。 在理财问题上,王安石与司马光曾发生过一场争论。熙宁元年(1068年),宰相曾公亮鉴于河北大灾,要求取消郊祀后对大臣的赏赐,这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对,双方在宋神宗面前争辩起来。王安石反对,认为这没有几个钱,斤斤计较,有失大体;司马光则表示赞成,他认为国库日益空虚,上下都应该节俭,取消很好。二人进一步申说自己的观点。王说,国用不足是因为没有好的理财人;司马说,所谓“理财”不过是巧立名目、从人民身上尽情搜刮,最后使百姓困穷已极,流为寇盗。
王安石变法简论
作者:王曾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免役法  反变法派  青苗法  小地主  保甲法  农田水利  宋朝  乡村 
描述:本文就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问题,对学术界流行的说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文章认为,王安石不应算做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更未对农民实行让步政策。王安石变法的客观效果是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所以,应予基本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