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
按年份分组
2012(1)
2011(1)
2008(1)
2002(1)
2001(1)
2000(1)
1997(1)
1996(1)
1992(1)
按来源分组
宋代文化研究(1)
名作欣赏(1)
文史知识(1)
江西社会科学(1)
齐鲁学刊(1)
南都学坛(1)
殷都学刊(1)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谈王安石晚年的诗风
作者:徐雪梅  来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晚年诗  佛禅  山水 
描述:宋代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王安石 ,一生创作颇丰 ,然而他前后期诗风却大不相同。本文试从其晚年诗的内容、意境、语言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论述 ,从中看出王安石晚年诗的独特风格 ,并分析了这种诗风变化的原因 ,从而给王安石的晚年诗一个合理的评价
论王安石后期诗风转变的原因
作者:方建斌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风  佛禅 
描述:王安石后期诗歌内容以山水禅诗为主,风格也变得雅丽精绝,悠然旷逸。造成其诗风转变的原因,除了罢相之后远离权力争斗中心,心情自然趋于平静外,王安石生性旷达,漠视功名的胸怀和他晚年学佛参禅,也是重要原因。
试论王安石晚年禅诗的艺术成就
作者:屠青 毛建军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禅诗  佛禅  禅理 
描述:王安石是北宋中期诗坛上一位重要诗人。在他留传下来的 16 0 0多首诗篇中 ,其中言及佛理与禅趣的诗就有 10 0余首。这些禅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可谓“自成一体”。王安石晚年禅诗的艺术成就包括以下几方面 :语言平淡 ,诗意恬淡 ;阐释佛理 ,启人心智 ;以禅入趣 ,尽显其志
《牡丹亭》和明代狂禅风潮
作者:王树海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狂禅  禅宗思想  牡丹亭  宗教  浮屠  汤显祖  佛禅  信仰  艺术态度  自性 
描述:术造诣以及作者创作该剧的哲学依循、各种思潮、流派的影响等,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不少论者虽也看到佛禅对于汤氏其他剧作的影响,但佛禅对《牡丹亭》的浸润,尤其是明中叶掀起的那场“狂禅”风潮,对于这部名作的根本影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尽管明代论者亦或偶有提示,如吴山三妇评本《牡丹亭》卷首所言“若其所谓因缘生死之故,则从乎浮屠也”。后世以至当今学者多未就此深入开掘立论。虽也有人看到那。不可忽视的影响”,后来又发现“禅宗思想家的影响不一定只限消极方面”(徐朔方《论汤显祖及其他》),惜也仍未从详细论。笔者试图从汤显袒的代表作《牡丹亭》入手,考察佛禅、狂禅风潮对于作者艺术态度、艺术感
禅与诗:王安石晚年的生活寄托与创作思维
作者:万伟成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禅与诗  佛禅  以禅入诗  唯心主义  山水诗  创作思维  唯物主义  晚年诗  《淮南杂说》 
描述:禅与诗:王安石晚年的生活寄托与创作思维万伟成王安石早年研究诗书、遐希稷契、致君尧舜,欲博轩冕、矫时变俗,都是以儒家经邦济世的思想支配的,他的《淮南杂说》一出,见者以为孟子,他用功最深的《周礼》,“固熙丰新法之渊源”(全祖望《宋元学案》卷98),说明他...
禅与诗——王安石晚年的生活寄托与诗歌创作
作者:万伟成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创作  佛禅  晚年  初步探索  生活方式  熙宁变法  圣人  全祖望  法家 
描述:提起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人们不会忘记他的法家桂冠和熙宁变法。本文拟就他晚年的禅与诗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力图剖析王安石生活及个性的另一个侧面。文章事业望孔孟,不复睥睨蔡与崔(《寄赠胡先生》)。王安石早年的研究诗书、遐希稷契、致君尧舜、
解读秦观诗歌:以佛禅诗歌为例
作者:田泳锦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观诗  诗歌语言  诗歌创作  佛禅  王安石  佛教  不同角度  苏轼  淮海  诗与禅 
描述:歌语言柔美、善于抒情的特质。从总体观照的层面看,秦观诗歌确实有别于"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典型宋诗风格。但从秦观各个时期具体的诗歌创作来考证,结论却大不相同。
欧阳修与禅宗
作者:朴永煥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宗  宋代佛教  士大夫文化  文化研究  排佛  王安石  佛禅  高僧  居士  主要原因 
描述:,随处可以看到当时鼎鼎大名的宋代士大夫们与禅宗的紧密关系。其代表性的人物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