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中国古代文学(下)综合练习题叁
作者:张大安  来源:当代电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综合练习  元杂剧  《三国演义》  《聊斋志异》  《红楼梦》  代表作家  艺术特色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牡丹亭》 
描述:汝珍 D.兰陵笑笑生4)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是( )。A.公安派 B.唐宋派C.桐城派 D.阳湖派5)以“神韵”论诗的诗歌理论家是( )。A.王士贞 B.李东阳C.王士祯 D.袁枚
晏几道和秦观的比较研究
作者:万斌生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苏拭  比较研究  秋蕊香  绍圣  柳永  旧党  《苕溪渔隐丛话》  歌妓  代表作家 
描述:北宋著名词人秦观、晏几道,古今都有人拿他们做过比较研究。如清代冯煦曾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①又清代刘熙载说“少游词有小晏之妍,其幽趣则过之。”②今人薛砺若在将晏几道和他父亲晏殊作了比较后说:“不过叔原的词,比较更觉风流妩媚些,更轻
论“荷花淀派”的艺术变迁
作者:艾斐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犁  “荷花淀派”  刘绍棠  艺术变迁  从维熙  作品  文学流派  代表作家  艺术风格  《铁木前传》 
描述:代表作家,代代相承相袭地保持这一流派的固有特点和风格。 这种认识虽然普遍为人们所赞同、所接受,但在本质意义上,却违悖了文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任何时代的任何文学,只要它一旦停滞下来,抑制了创造性,就必然要失去生机,趋于萎顿和颓唐,再也不可能有新的突破
唐顺之诗文的艺术成就
作者:马美信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顺之  《史记》  归有光  《伊川击壤集》  代表作家  性理诗  唐宋派  传记文学创作  艾南英  高尚情操 
描述:唐顺之诗文的艺术成就
领跑高考: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集训专列 第十一节 文学常识
作者:暂无 来源:考试(高考 语文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代表作家  文学体裁  三国演义  列夫·托尔斯泰  常识  长篇小说  莎士比亚  作品  汤显祖  短篇小说 
描述:金牌教练精讲考纲细读《考试说明》文学常识考点的要求是:(1)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的识记;(2)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的识记;(3)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和识记。具体阐释如下:(1)中国
韩愈逸事——投书苍龙岭
作者:暂无 来源:读与写(高中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韩愈  代表作家  唐宋时期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散文  华山  古文运动 
描述: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起源: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
李浩小说艺术特质论
作者:张清芳 陈爱强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艺术  特质论  中短篇小说  《人民文学》  代表作家  《当代》  《作家》  《十月》 
描述:李浩是70后的代表作家之一,迄今为止,他已经在《人民文学》、《当代》、《作家》、《十月》、《清明》等刊物上发表过《那支长枪》、《无处诉说的生活》、《等待莫根斯坦恩的遗产》、《黑森林》、《会飞的树》、《夏冈的发明》、《藏匿的药瓶》、《将军的部队》、《乡村诗
“唐宋八大家”之称探源
作者:暂无 来源:天津政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探源  文章  唐宋时期  代表作家  柳宗元  大散文  欧阳修  唐顺之  王安石 
描述: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来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何时?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
饮水思源 母校如母:刘绍棠与北京市第二中学
作者:李震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北京市  中学生  母校  饮水  代表作家  荷花淀派  博物馆 
描述:叫“北平市立第二中学”的二中进行了它在旧中国最后一次招生考试。
娴雅有情思:晏殊《浣溪沙》赏析
作者:周立权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晏殊  赏析  情思  北宋前期  代表作家  逸闻趣事  五言律诗 
描述:是谁。随从告之此诗的作者是当地一地方官吏,名叫王琪,王琪遂被“召至同饭,又同步游池上”。游览过程中,晏殊曾经就找不到佳句以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一事咨询王琪,王琪则以“似曾相识燕归来”为答——王氏凭借这一答语意外找到了仕途的捷径(《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而晏殊对“似曾相识燕归来”似乎也相当满意,因为这一句后来写进了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