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3)
地方文献 (8)
按年份分组
2012(13)
2010(2)
2009(3)
2008(4)
2000(2)
1999(5)
1998(5)
1989(1)
1987(3)
1986(3)
按来源分组
语文学刊(3)
名作欣赏(3)
上海戏剧(2)
天津财经学院学报(1)
抚州师专学报(1)
文教资料(1)
汉字文化(1)
理论与创作(1)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1)
满分阅读(高中版)(1)
宋词举隅(四)
作者:王运生  来源: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繁荣景象  王安石  宋词  中国文学史  柳永  宋人笔记  唐圭璋  北宋中后期  进士  作者 
描述:三变与其二兄三接同年举进士,称“柳氏三绝”),永是后来应举而改的名;字者卿,福建崇安人。因为他做的官小,只是定海县一个盐场的盐官和屯田员外郎之类下级小吏,所以《宋史》无传,不可能知道他更多的事迹。唐圭璋根据方志、宋人笔记和他的《乐
汤显祖研究的反思
作者:蒋星煜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中国戏剧史  中国文学史  戏剧家  创作思想  牡丹亭  元明清  生平经历  王国维 
描述:宋之间的诗文,相对地轻视元明清的小说戏曲。至于中国戏剧史则是巨大的一片空白,直到王国维韵《宋元戏曲史》问世,才对这大片空白,略有填补。在这种情况之下,汤显祖虽然一直负有盛名,他的《临川四梦》虽然一直流行不衰,对于他的研究却始终没有在较高的层次上展开。只有一些批注本在流行,只有一些有
柳永的秋天
作者:周游  来源:福建文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  中国文学史  北宋  重要地位  柳词  文学形式  玉蝴蝶  苏东坡  晏殊  专业户 
描述:诗,是一种尚未被普遍承认为
漫谈古典文学中的梦意象
作者:司马周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文学  《红楼梦》  《诗经》  梦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  《楚辞》  中国文学史  古代文人  汤显祖  梦幻文学 
描述:梦,这一难以捉摸的斯芬克斯之谜,古代文人对它情有独钟,将它作为抒发自我情愫与内感的道具。在文人笔下,梦不仅是纯粹的生理学专有名词,已经演绎成为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个特殊的情感表达术语,成为文人心灵与潜意识折射的产物。梦的景象,梦的意识,梦的境界,梦的气氛...
论金瓶梅的情感特性和兰陵笑笑生的创作动机
作者:及巨涛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兰陵笑笑生  创作动机  西门庆  情感  道德意识  特性  李瓶儿  描写  汤显祖  中国文学史 
描述:的工作并不在于下简单的结论,而在于对《金瓶梅》本身作深入研究。本文拟就《金瓶梅》的情感特性与兰陵笑笑生的创作动机,谈几点初步的认识。
关于“供养卒大恩”
作者:何旭光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两汉文学  刘兰芝  林庚  叙事长诗  庶子  《孔雀东南飞》  自认为  《周礼  婆婆  中国文学史 
描述: 我国古代乐府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有这样两句:“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清代善长乐府的张玉谷注此两句说:“谓可供养,而卒能报公姥之大恩”。 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一九六二年出版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注此两句说:“我自认为到你家来没有犯什
韩偓字甄辨
作者:陈冠明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唐书  中国文学史  唐末五代  胡震亨  胡应麟  自注  全唐诗  旧唐书  胡仔  陕西西安 
描述: 韩偓,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唐末五代著名诗人。有《玉山樵人集》、《香奁集》等行世。对于韩偓,有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比较复杂的问题,这就是关于他的字的问题。韩偓字有三说: 一、致光说:韩偓《旧唐书》无传,《新唐书》有之,作“字致光”。此外有:宋钱
当官与弄文
作者:王川  来源:中华散文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县长  写文章  说真话  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代  人道主义  官场  王安石  郑板桥  作家 
描述:我有一位当县长的朋友写了一本《指缝中流出的歌》,岂料此书出版后引起了一些人的惊诧。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一位当县长的人会写文章已经算是罕见的了,更何况这是他的第二本书。将当官和弄文相疏离,这是近几十年的习惯所致。其实,当官和弄文在古代根本不能算
戴叔伦及其诗初探
作者:李金坤  来源:常州工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诗歌创作  由盛而衰  中兴间气集  描写  中国文学史  唐诗选本  贞元  王安石  演变过程 
描述:尊称为“诗伯”。收诗下限止于大历的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戴诗6首,在所选26位诗人中占第9位。宋代王安石《唐百家诗选》选戴诗47首。明胡震亨在前人基础上收戴诗238首。康熙年间编修的《全唐诗》收戴诗300余首,成为戴诗集中数量最多的选本。清代《唐诗别裁集》、《唐诗三百首》也选录了戴诗。今人的各种唐诗选本及鉴赏类著作,都选其诗。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自唐以来,戴叔伦的诗的确博得了人们的喜爱。然而。对于这样一位政绩卓异的循吏和才华出众的“诗伯”,至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他的生平、思想及诗歌进行较为系统研究的文章,尚属不多。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戴叔伦其人其诗作一初步探研。
赵景深与昆曲
作者:汪继来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赵景深  昆曲  汤显祖  《邯郸记》  戏曲史  中国文学史  关汉卿  “四人帮”  元明清戏曲  陈季常 
描述:赵景深与昆曲汪继来了解赵景深的人,知道他爱唱昆曲,还上台演过昆曲。有人问过赵景深:“你是教中国文学史和戏曲史的,怎么又从讲坛跑到舞台上去了?”赵景深回答道:“其实,我对音乐最初是什么都不懂的,昆曲也不例外。我开始学昆曲,正是为了教中国文学史和戏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