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许学夷《诗源辨体》评议
作者:汪泓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辨体  审美标准  格调派  《诗薮》  创作主体  公安派  诗源  “悟”  批评意识 
描述:许学夷《诗源辨体》评议
元明文学史观散论
作者:郭英德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史观  胡应麟  文学体裁  历史演进  文学发展观  《诗薮》  元明时期  人的文学  袁宏道  诗歌 
描述:元明文学史观散论郭英德元明时期的文学史观,集中在对文学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规律的探讨,和关于文学发展中古今关系的论辩两个方面。其中最有新意的,应该说是探讨文学历史演进内在规律的文学源流论和文学史内因论。一、文学源流论元明人的文学源流论,一方面继承...
千古绝唱魅力何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探秘)
作者:曹阳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瀛奎律髓》  模糊性  艺术魅力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封建社会  《唐诗小札》  《诗薮》  胡应麟 
描述:千古绝唱魅力何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探秘)
《红楼梦》运用多种诗歌体式的杰出成就
作者:于景祥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诗歌体式  胡应麟  《诗薮》  五言绝句  正册判词  六言诗  诗体  金陵十二钗  艺术才力 
描述:《红楼梦》运用多种诗歌体式的杰出成就于景祥从唐传奇开始,中国古代小说便展示出“文备众体”的特征,即在以散行文字叙述事情、塑造形象的同时,又加进诗、词、曲、赋等多种文学样式,使小说的语言形式丰富多彩。其中以诗体入小说,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尤其是在明清时期...
论《诗薮》的诗论主张
作者:李剑波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调论  兴象风神  复古派  《诗薮》  胡氏  诗论主张  体格声调  神韵说  胡应麟  格律 
描述:胡应麟的《诗薮》,是明代较大的一部诗话著作。它篇幅宏伟,内容繁富,讨论诗歌艺术问题不乏真知灼见,不但在理论史上有其特色,而且保存了大量的研究资料。直到今天,它仍然常为文学史家、理论家所征引、称道。遗憾的是,学术界对它的研究至今还是非常不够的。有鉴于此,本文拟就其基本理论主张作一粗浅的探讨。
“五言长城”原自诩
作者:王同策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城  五言  《唐才子传》  文房  刘长卿  权德舆  胡应麟  《诗薮》  评述  中唐 
描述:唐刘长卿诗“诗调雅畅,甚能炼饰”(《辛文房《唐才子传》),胡应麟在《诗薮》中评述“七言律以才藻论……中唐莫过文房(长卿字)”,而关于他与“五言长城”称号的公案,则向有歧说。 《唐才子传》说他被“权德舆称为‘五言长
陶诗“枯槁”说辨疑
作者:李华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疑  《诗薮》  胡应麟  陶渊明诗  杜甫  评论  田家语  陈师道  《养一斋诗话》  苏轼 
描述:关于陶渊明诗的特色,前人颇多精当的评论。其中有一种看法,认为陶诗“枯槁”。明胡应麟《诗薮》认为这种看法出于杜甫。他说: 子美之不甚喜陶诗,而恨其枯槁也;子瞻剧喜陶诗,而以曹、刘、李、杜俱莫及也。二人者之所言皆过也。
《木兰诗》别解
作者:朱庆霞  来源:滁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  《中国文学史》  古典诗歌  焦仲卿妻  《诗薮》  胡应麟  十年战争  英雄形象  推崇备至 
描述:说者几乎异口同声地认为《木兰诗》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一位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一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妇女勤劳、善良、机智、
“文章关气运”说
作者:武烽  来源: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展变化  先秦历史散文  襄公二十九年  文心雕龙  《毛诗序》  文学作品  《诗薮》  亡国之音  胡应麟  文艺作品 
描述:“文章关气运”说
试论杨维桢妇女诗的独特价值
作者:魏红梅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维桢  妇女诗  独特价值  《诗薮》  汉魏六朝  艺术价值  胡应麟  诗歌 
描述:试论杨维桢妇女诗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