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谈酱的历史
-
作者:于春风 来源:上海调味品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秦时期 调味品 《说文解字》 《周礼》 植物性原料 齐民要术 《礼记》 唐代宫廷 马王堆一号汉墓 中国古代
-
描述:肉酉。”段注(一)从肉酉:“从肉者,醢无不用肉也。”由此分析酱字是指肉酱。其实,古代不只有肉酱,也还有用米、麦、豆、果、鱼等制成的各种酱。《周礼·膳夫(打
-
辛辣芳香话生姜
-
作者:钱桂华 来源:上海调味品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姜 多年生草本植物 印度尼西亚 《礼记》 王安石 营养成分 莱芜片姜 不撤姜食 地产品 瓜姜
-
描述:说,秋分前长有尖芽,略带紫色,这种姜叫做“紫姜”“子姜”、“紫芽姜”、“紫嫩姜”。霜降后长成渐老的为“田姜”即“老姜”。将老姜晒干后就是“干姜”。用火炮干的叫做“炮姜”。还有以根茎的皮
-
古代神童要背的书
-
作者:杜学峰 来源:法制博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神童 古代 《论语》 《孟子》 《礼记》 《周礼》 《毛诗》 《尚书》
-
描述:扬子》《老子》三经,“凡十经,各有一百通”;还有个12岁的童子黄居仁,在诵经书七十五通外,又试《论语》大义三通。上述3个神童都获赐五经出身。
-
“天室”应是以祖配天的明堂庙室
-
作者:张赞恭 来源:河洛史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堂 中州古籍出版社 《白虎通疏证》 周武王 古史研究 《周礼》 《礼记》 先生 刘晓东 青铜器
-
描述:的“天室”译释为远离成周的太室山(亦称嵩山)。此后,我省有些学者也跟着这样解释②。笔者通过对《周礼》、《礼记》、《白虎通疏证》等古籍的学习和研究,认为蔡先生将“天室”释为太室山是不正确的。正因为蔡先生所说“天亡簋铭和《度邑解》中的‘天室’一词,是正确理解武王定宅典礼活动的关键”,所以,笔者即认为很有必要将“天室”一词的真实含义讨论清楚。[第一段]
-
刍议利用心理学规律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
作者:陈郁 来源:吉林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心理学规律 利用 《礼记》 《周礼》 学习汉语 70年代 教材编写
-
描述: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概况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在《周礼》及《礼记》中所提到的通译。而严格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即外国人或外族人真正大批到中原学习汉语,则始于东汉初年。可见,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渊源是十分深远的。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吕必松先生等率先提出
-
欧阳修香饼来迟
-
作者:傅京亮 来源:出版参考:新阅读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先秦时期 《诗经》 《尚书》 《礼记》 《仪礼》 《周礼》 《论语》
-
描述:用香与推动用香早在先秦时期,香文化尚在萌芽状态时,文人就给予了多方推助。当时所用虽仅兰蕙椒桂等品类有限的香草香木,但君子士大夫们亲之近之的态度已有清晰的展示。可见于《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周礼》、《论语》、《孟子》、《苟子》、《楚辞》等诸多典籍。
-
丁鼎《〈礼记〉解读》评介
-
作者:范秀美 来源:潍坊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评介 解读 《礼记》 西汉时期 思想体系 《周礼》 上升 东汉
-
描述:为”三礼”。
-
发展中的中国大陆学校音乐教育(1980-2010)
-
作者:吴斌 尹爱青 徐沛然 常慧娈 来源:中国音乐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校音乐教育 中国大陆 音乐教育家 教学内容 《周礼》 《礼记》 春秋时期 大司乐
-
描述:出了培养弟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置于第二位,包含着音乐教育的内容。可见,中国大陆的音乐教育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其中的一些思想影响至今。
-
太监不等于宦官
-
作者:暂无 来源:法制博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宦官 太监 制度起源 《周礼》 《礼记》 诸侯国 周王朝 中都
-
描述:宦官制度起源较早,《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当时的宦官一般由身份卑贱的人充当。其来源或由处以宫刑的罪人充任,或从民间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选。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
-
国学小常识
-
作者:言锋宇 来源:高中生(青春励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社会 道德规范 《孟子》 《尔雅》 《论语》 《诗经》 《礼记》 《周礼》
-
描述: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类别。“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