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63)
学位论文(66)
报纸(42)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1066)
历史名人 (412)
按年份分组
2012(93)
2011(69)
2010(88)
2009(88)
2008(85)
2007(66)
2006(68)
2005(78)
1999(73)
1998(65)
按来源分组
其它(75)
上海戏剧(68)
艺术百家(32)
戏曲艺术(27)
文教资料(10)
文学界(理论版)(7)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社科纵横(1)
东方丛刊(1)
《牡丹亭》注释补正
作者:戚艳春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注释  注释  补正  补正 
描述:徐朔方、杨笑梅校三注的《牡丹亭》中的注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当注未注的,如“拘惜”、“赛”、“时”、“体面”、“因循”、“线儿春”等;二是注释未确的,如“爱好”、“标老儿”、“评度”等。
论《牡丹亭》文人评点本的"文体"自觉
作者:涂育珍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文人评点  文人评点  文体自觉  文体自觉 
描述:在戏曲批评史上,《牡丹亭》的批评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评点是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文体自觉的角度分析了文人对《牡丹亭》的评点,着重探讨了文人评点本中对戏曲文体特征的认知.
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论《牡丹亭》的插科打诨艺术
作者:伍光辉  来源:电影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科诨  科诨  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 
描述:小说、曲艺和电影电视剧本创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曲谱中的《牡丹亭》
作者:赵天为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曲谱  曲谱  改编  改编 
描述:本来的面貌参与竞争,并焕发出新的光彩,曲谱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
《牡丹亭》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
作者:王省民 邹红梅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  传播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描述:《牡丹亭》的传播资料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尤其是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不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考察《牡丹亭》的传播情况,初步评估民俗文化在《牡丹亭》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魂灵的超越与还原——《倩女离魂》与《牡丹亭》解读
作者:蔺九章  来源: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  《牡丹亭》  《牡丹亭》  魂灵  魂灵 
描述:《倩女离魂》和《牡丹亭》分属于元明时期两部戏剧名作,也是两部以"离魂"为主要情节的作品,通过观照两者在人物塑造和主旨思想方面的异同,便于我们深刻理解作品的审美价值及作家的审美理想,进一步把握文学尤其是戏剧作品发展的内在规律。
昆曲《牡丹亭·游园》唱腔结构分析
作者:夏琳  来源:黄河之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游园》  《游园》  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优秀剧作,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通过《牡丹亭·游园》的唱腔结构分析,对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牡丹亭》剧本有一定的意义。
曲度尽传春梦景“以幻为真”抒至情——论《牡丹亭》真幻交融的
作者:李成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以幻为真”  “以幻为真” 
描述:象;"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情节艺术构思虚实相生、一脉贯通,以超现实的艺术手法细腻地揭示和集中地反映出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流动的轨迹;真幻交织的梦境、幻境强化了以"情"胜"理"的主旨。
鬼文化与《牡丹亭》情节的形成
作者:杨秋红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鬼文化  鬼文化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形态  戏剧形态 
描述:鬼文化包括鬼俗、鬼魂观念、鬼魂巫术等子系统,鬼文化对《牡丹亭》情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冥婚风俗是人鬼恋故事原型形成的基础,鬼魂及地狱观念是"梦"、"魂游"、"冥判"等情节单元形成的基础,画像巫术、姓名巫术等通魂巫术对于"玩真"、"叫画"情节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共入临川梦中梦——试论陈寅恪先生的《牡丹亭》之杜丽娘“至情
作者:姜伯勤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寅恪  陈寅恪  《牡丹亭》  《牡丹亭》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们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将昆曲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意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