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3)
报纸
(2)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6)
按年份分组
2011
(1)
2010
(2)
2009
(1)
2005
(3)
2002
(2)
2001
(1)
1999
(1)
1997
(2)
1994
(2)
1992
(1)
按来源分组
学习时报
(2)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2)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老人世界
(1)
辞书研究
(1)
抚州师专学报
(1)
作文之友:小学版
(1)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
其它
(1)
小学语文教学
(1)
相关搜索词
《字说》
道
声训
乐园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厨房
革新派
声符
古籍整理与研究
古文字
人生困境
八分书
唯物主义
天气
《淮南杂说》
北宋宫廷
冯玉祥
《诗》
字书
万物有灵
首页
>
根据【关键词:《字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23
条
妙解汉字
作者:
王宝妹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字
《字说》
王安石
文字
描述:
妙解汉字
王安石《字说》散论
作者:
陈本源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字说》
声训
语源
右文说
形声兼会意
描述:
思想;不少地方继承《说文》传统而又有所突破;在运用“声训”方法释义时,也不乏言之成理之说。
阳光乐园
作者:
暂无
来源:
作文之友:小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乐园
阳光
王安石
《字说》
苏东坡
描述:
宋代王安石写过一部《字说》。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他,问:“‘坡’是什么意思?”王安石说:“‘坡’是‘土’的‘皮”’。苏东坡说:“照此类推,那‘滑’是‘水’的‘骨’,‘舍’是‘人’的‘舌’了?”王安石无言以对。
王安石《字说》说解字义的特点和以“会意”说解字义的原因
作者:
黄建荣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说》
字义
会意
义理
经世致用
描述:
的实践,三是学术和政治的双重需要。这三方面的原因实际上体现出他提倡的经学必须以经世致用为特点的一贯思想。
《周官新义》字说辑录
作者:
周玉秀
来源:
辞书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辑录
新义
《字说》
王安石
学理论
材料
注解
描述:
《周官新义》字说辑录
王安石对谜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字说》
政治家
文学家
灯谜
描述:
戏。王安石先作了一个字谜让王吉甫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王吉甫看了之后没有马上说出谜底,而是对做了一条谜语:东海有鱼,无头又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 王安石听完点头会意地笑了。原来这条灯谜的谜底是:“日”。王吉甫是以谜解谜。王安石和王吉甫两人相视哈哈大笑不已。
生姜、厨房里的圣药
作者:
庄秀华
来源:
老人世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姜
厨房
《本草纲目》
《字说》
王安石
病症
描述:
姜者,将也。王安石在他的《字说》中称:“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将。”《本草纲目》列举了生姜能治数十种病症,说它“可蔬、可果、可和、可药,其利博矣”:
评王安石的字学理论及其他
作者:
陈涛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形声字
原始汉字
《说文》
《字说》
学理论
传统文字学
会意字
《文献通考》
安子介
描述:
评王安石的字学理论及其他陈涛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是可分析的文字。早在汉代,随着古文经学的兴起,学者们即把《周礼》中本是用以教学童的“六艺”①之一的六书,解释为汉字造字的六种法则。许慎阐发了六书的理论并据此写成《说文解字》,标志着传统文字学的形成。尽...
王安石易学与其新学及洛学
作者:
耿亮之
来源:
周易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易》
《周易》
性命之理
易学思想
《字说》
寂然不动
《易传》
洛学
道德经
描述:
王安石易学与其新学及洛学耿亮之北宋庆历至熙宁的四十年间,濂新关洛蜀朔六学并世而出,周敦颐、邵雍、王安石、张载、司马光、程、苏东坡、程颐八大易学家各自成说,确为先秦百家争鸣后的文化胜景,堪称中国易学史上的宏丽奇观。六学互有歧异而同属儒家,八家共宗大易...
重新认识会意字
作者:
石云孙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会意字
新认识
《说文》
形声字
汉字的表意性
《字说》
王安石
“手”
“会意”
象形字
描述:
重新认识会意字石云孙重新认识会意字,是汉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学术界有一个争议,即汉字究竟是形声字多还是会意字多。这涉及到对汉字的总体认识,值得研究。传究小学有所谓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书是造字法,后二书是用字法。会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