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关于郑玄注释中“读为”“读如”的再思考
作者:张能甫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注》  郑玄  《周礼》  “读若”  《仪礼注》  语言环境  释义  拟音  术语  《礼记注》 
描述:关于郑玄注释中“读为”“读如”的再思考张能甫“读为”、“读如”这两个术语,前人如段玉裁、王力、洪诚等都有研究,但是都不太令人满意。段玉裁在他的《周礼汉读考》中,严格确定了这二者的区别:“读为”表示易字,“读如”表示拟音。这种简单化的看法,实际上忽略了...
三论《归藏易》
作者:王兴业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归藏》  六十四卦  《说卦》  八卦  卦序  《周礼注》  九宫八风  《连山》  《周易》  三论 
描述:作者从《归藏易》真伪入手,通过考察《归藏易》及《说卦》有关论述、比较《周易》八卦和六十四卦,系统地阐明了《归藏易》卦名、卦象、卦序等等问题,提出了《归藏易》不伪、在魏晋时还未遗失,《归藏易》有三种不同的形态,相错相覆是新的次序,连体对偶是其卦序的主要形态等论断。
汉语传统修辞学形态之阐释
作者:杨万寿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修辞学  郑玄注  《文心雕龙》  文学评论  修辞理论  修辞手法  汉语  修辞研究  《周礼注》  《诗品》 
描述:中国古代的修辞研究与语法等其它领域的研究有一个不同之处,即较为系统的修辞理论,每每以文学评论专著为依托而得以表述。一个时代的文学评论的发展,同时表现为修辞理论的发展。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都同
我国旅客登记薄的历史沿革
作者:曾再新  来源:中国机关后勤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记薄  旅客  历史沿革  《周礼注》  薄记制度  安机关  流动人口  古代驿站  《释名》  通行路线 
描述:我国旅客登记,最早见于古代驿站的管理制度,当时称之为“符验薄记”。这种旅客情况登记薄,上有姓名、性别、年龄、肤色、身高、携带物品及证件、来去路线等栏目,可供有关部门了解和掌握流动人口的情况。店薄在汉代已有萌芽,到元代已很完备。店薄在明代称“店历”,《...
论先秦接受者意识的觉醒与接受理论的早熟
作者:邓新华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接受理论  接受者  接受美学  赋诗言志  “诗言志”  文学创作  情感表达  《周礼注》  用诗方法  文学理论批评 
描述:先秦时期,从总体上看,文学还未从学术文化的母体中分离出来,一些理论家、思想家有关文学的见解,也仅仅包含在他们对总体文化的一般性论述之中,因此,也就不可能有独立而成熟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出现。然而,上述这种对于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总体发展水平的认定,绝不应...
试析刘勰与汉儒的比兴论
作者:王小红  来源: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兴说  魏晋南北朝  刘勰  《文心雕龙》  汉儒  《周礼注》  历史作用  《诗大序》  比方于物  “兴” 
描述:托事于物”。郑玄在《周礼注》曰“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直至魏晋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专立《比兴》篇,在前人的基础上,阐析了自己对比兴的看法,具有承启的历史作用。本篇重在阐述刘勰比兴说与汉儒比兴说的异同。
八珍古今说
作者:辰子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烹饪法  制作过程  《周礼注》  食品中  东汉末  郑玄  注疏  经济发  天鹅  家畜 
描述:及要求又做了具体的
编插句式的解析与古代文献的解读
作者:彭占清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编插句式  古代文献  合用成分  句法结构  内部结构关系  有国有家者  句法模式  语言能力  线性结构观念  《周礼注》 
描述:编插句式的解析与古代文献的解读彭占清一序说编插句式是一种平面网络式的句法结构样式。由于它超越了在语法研究领域一贯占据支配地位的线性结构观念,所以至今还没有哪一种语法体系能够把它包纳进去。我们通过对古代文献语例和现代口语交际的调查,确认这种句式是把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