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金音乐史稿(下)
作者:孙星群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鼓吹乐  《金史》  金朝  九弦琴  教坊  金音  《周礼》  五弦琴  礼仪文化  音乐文化 
描述:金音乐史稿(下)
明清辨伪学的成立及古书辨伪之成就
作者:杨绪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文尚书》  辨伪学  《左传》  《尚书》  考辨  《史记》  胡应麟  《尚书古文疏证》  《周礼》  阎若璩 
描述:明清时期是辨伪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本文从明清时期辨伪学的成立、伪《古文尚书》的定案及各辨伪学家成就之综述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时期辨伪学的成就及影响。作者指出,这一时期的辨伪学家们在认真总结前人辨伪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不仅对辨伪学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
明清辨伪学的发展
作者:牟玉亭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伪学  《考信录》  《左传》  胡应麟  古文尚书  《古今伪书考》  考辨  《周礼》  明清  《史记》 
描述:、政治、科学等各个方面,鱼目混珠,真伪难辨。要科学地利用古籍,首先就要辨别古籍的真伪。古今学者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重要性。因此,在文献学史上,随着伪书的产生,就开始了辨伪的历史。从先秦时期学者不自觉的疑古,到汉代之后学者自觉辨伪,辨伪学家代代层出不穷,汉代司马迁对《史记》的去伪存真,刘向、班固在目录学中的辨伪工作,王充作《论衡》,其中,《书虚》、《儒增》、《艺增》、《刺孟》等,都是辨伪的突出篇章。唐代刘知几著《史通》,在《疑古》篇中对《尚书》、《春秋》、《论语》等书提出十疑,指出孔子删定的《春秋》「未谕者有十二」,「虚美者有五焉。」指出这部经典是因袭旧文。这种对史书权威进行批评的无畏精神,激励了后人。中唐柳宗元,是唐代有意为考辨诸书真伪及写作时代而从事著述的第一位学者,他写了很多辨伪史篇论著,如《辨列子》、《辨文子》、...
钱布为货币及周景王铸大钱考论
作者:姚政  来源: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空首  货币制度  春秋晚期  春秋时期  《国语》  实物货币  《史记》  《周礼》  公元前  周王室 
描述:钱布为货币及周景王铸大钱考论
秦汉弃市非斩刑辨
作者:张建国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汉  死刑  沈家本  《周礼》  魏晋  肉刑  绞刑  刑名  居延新简  光武帝 
描述:秦汉弃市非斩刑辨张建国沈家本在《历代刑法考·刑法分考》中考证“弃市”时,根据《周礼·掌戮》郑注:“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认为汉之弃市乃斩首之刑。又提到《史记·高祖本纪》:“偶语者弃市”一句下的索隐:“按礼云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故今律谓绞刑为弃市是也...
道教斋醮源流刍析
作者:张泽洪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记》  道教  《周礼》  《仪礼》  祭祀仪式  先秦时期  《道藏》  原始宗教  《文选》  宗教祭祀 
描述:道教斋醮源流刍析张泽洪斋醮是中国道教独具特色的祭祀仪式,是道教发展历史的重要内容。斋醮作为一种祭祀文化现象,能够流传千载,演习至今,其蕴含的神学意义和宗教功能,是它存在的理由。在道教斋醮仪式研究领域中,道教斋醮源流,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此略作分...
简论汉代以来《诗经》学中的误解
作者:张岩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学  人类文明  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  西方学者  《周礼》  礼乐制度  图腾  《诗》  祭祀仪式 
描述:希望在伟大的中国文化中找到人类文明下一个继发进程的动力。
安顺地戏应属傩戏
作者:沈福馨  来源: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安顺地戏  傩戏  师专学报  《周礼》  面具  社会科学版  使用方  梅山教  师公戏  茅山教 
描述:安顺地戏属于傩戏,这似乎是不可争议的定论,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1991年8月在安顺虹山宾馆召开的“中国军傩研讨会”上,湖南学者将安顺地戏与湘西傩堂戏类比,认为地戏不具备傩堂戏的诸多特点,因此认为地戏不属于傩戏。最近在《安顺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上,又读到了相同观点的文章。我认真研究过
汉代夜市考
作者:言金星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夜市  《新论》  桓谭  许慎  我国古代  商业史  东汉初  李贤  中国通史  《周礼》 
描述:提起我国古代的夜市,几乎所有的论著都是从唐代中后期谈起,范老、郭老等人主编的中国通史和一些经济史、商业史著作都未突破这一框框,甚至一些专门研究古代夜市的论文也尚未涉及隋唐以前。我国的夜市最早起源于唐代中后期,似乎已成定论。 事实上,我国最迟在汉代就已经产生了夜市。
说“封”
作者:姚炳祺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义  疆界  土也  《说文》  《周礼》  甲骨文  封驳  明经  义符  积土 
描述:八个“封”字,郭氏曰:“除井邑封道一字外,均与近人之建立经界无异”.③引《周礼》司徒之职与封人之掌中之两材料,证明“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详见郭著《甲研上册释封》).“封”之本义如以郭说之“经界”为确论,则《说文》所解当属后起之义.《说文》云:“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寸,守其制度也,公候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古文封省.土,籀文封”.按,“封”字甲骨文作(?)、(?)、(?),从丰从土,或加“又”作(?)(京津4499),正如郭氏所说,均象植树于土,以明经界.金文形体亦基本相同,如《康候丰鼎》作(?),《调生簋》作(?),或有省“土”而于丰下加“又”者,如《散氏盘》“封”字作(?),象双手植树形.小篆作(?),篆体(?),殆为(?)之讹,“又”与“寸”通,故许慎析为“从之从土从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