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廖平经学六变的发展逻辑
作者:黄开国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展逻辑  梁启超  周予同  今文经学  范文澜  思想家  古文经学  《周礼》  理论建构  尊孔 
描述: 廖平是近代中国的经学大师。梁启超、范文澜、钱穆、周予同等著名学者论及廖平的经学时,都以自相矛盾、玄妙怪诞予以评价。其实,每一个思想家的思想都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廖平也不例外。而把握住这一逻辑,无疑是达到对某一思想的深入贯通理解的前提。这
西周的“业分而专”探析
作者:张一农  来源:吉林财贸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封建社会经济  生产关系  封建领主  经济管理思想  探析  生产方式  地主  领主经济  公元前  《周礼》 
描述:主经济转化时期;战国(前475——221年)是封建地主经济确立
周官数,释《通典》
作者:洪诚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典》  《周礼》  下士  内官  冬官  诸侯国  庶人  《五礼通考》  五官  《周礼正义》 
描述:六万三干六百七十五人,内二千六百四十三人;外诸侯国官六万一千三十二人。内职掌:府、史、胥、徒、贾人、工人、奄、寺、罪闽蛮夷貉等五隶、医人、圉人、虎士、视瞭(力召反)及奚、浆、笾、醢、醯、盐、幂、酒、祧(原文作桃,误。《周礼》无桃人,《考工记》“桃氏为剑”,非此所云。亦非稻之误,《地官》稻人为上士。此皆女奄之无爵号者。此从孙氏《小宰》疏引改。守祧,奄也)、舂枕(女奴)、 、等女职,一万五千九百五十人。都计内外官及内职掌人,七万九千六百二十五人。其旄人舞者(旄人,下士四人,舞者众寡无数)及太祝巫觋(太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小祝,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男巫无数,女巫无数,其师中士四人)、阍人每门及囿(诚案:杜云“阍人每门及囿’,指《天官·叙官》“阍人”云:“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而言,非指《地官·囿人》)、世...
大宗伯与姬蜀郊祭:三星堆大铜人造型寓意及其他
作者:庞永臣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星堆  宗法制度  铜人  宗庙  《周礼》  蜀国  五帝时代  殷墟卜辞  造型特征  《史记》 
描述:试去打通前人论蜀史之梗塞,初步指出蚕丛是帝颛顼之子,帝舜是蚕丛之嫡玄孙,早蜀三王为姬姓等。
北宋新学与理学为学次第的差异
作者:肖永明  来源: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论语》  《春秋》  为学次第  《周礼》  《易》学  《诗》  《孟子》  《大学》  《书》 
描述:新学与理学学者都强调通过对儒家经典的训解与研究,来体会圣贤深意。但他们对诸经的重视程度和研习次序互有差异,即新学学者强导调由用及体而理学学者则强调由体达用。
中国古代中央审判机关源流考略:初论中国古代诉讼主体机关的嬗变
作者:郑禄  来源: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判机关  中国古代  诉讼主体  源流考  司寇  皋陶  大理寺  古代中央  成熟时期  《周礼》 
描述:一方面却因无奈生民莫不有讼的现实不得不为我们留下诸如“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的记载。“不之尧之子而舜”之舜和“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之能断曲直者为孰?审判官也,在诉讼史学文化中只知官名不知官署的历史阶段,则是诉讼主体机关的异称。有诉讼必有审判,有审判必有审判官,有审判官必有审判官赖以供职的官署,即审判机关,道理应是不言而渝的。或有人曰,中国古代的诉讼均由行政兼理.(其实,别国古代大多数也是一样,立论者的偏颇此文搁过不论。)独立的、专职的审判机关是不存在的。理由是“独立”、“专职”是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业绩,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独立、专职的审判机关才流传到中国,不过,从诉讼文化上看.除开“独立”问题由于尚可别作相对绝对辨析姑可不论外,余下...
康有为的经学及其教育思想
作者:李剑萍  来源: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康有为  今文经学  《新学伪经考》  古文经学  教育思想  《孔子改制考》  《周礼》  《春秋》  学术思想  变法理论 
描述::“有为早年,酷好《周礼》,尝贯穿之著《政学通议》(应为《教学通义》。笔者注),后见廖平所著书,乃尽弃其旧说。”经今古文学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古文经学尊《周礼》,崇周公;今文经学则尊《公羊》,崇孔子。康有为早期的学术思想恰恰反映了前者。
中国历代刑事责任年龄考
作者:张保来 崔嵬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不负刑事责任  八十岁以上  免除刑事责任  相对刑事责任  中国历代  《大清新刑律》  犯罪行为  减轻处罚  《周礼》 
描述: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而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刑事责任年龄,对司法实践和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以及做好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刑事法规中,都有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历代刑事责任年龄的系统考察,谈谈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刑事责任年龄规定的特点。一、中国古代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及特点因年代久远、资料匮乏,夏、商两代的刑事责任年龄已不可考。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最早载于《周礼》之中。《周礼·秋官·司刺》中有三赦之法:一放曰幼弱,二赦曰老耄,三赦曰戆愚。也就是说,幼弱、老耄、戆愚之人犯罪,可以予以赦免。三赦之中,有两赦与年龄有关,但是,《周礼》中没有对幼弱、老耄的具体年龄做出规定。根据《礼记·曲礼上》:“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
齐国土地制度浅议
作者:高思栋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均田制  授田制  齐国  土地所有制形式  剥削方式  《周礼》  土地的分配  农村公社  农奴 
描述:齐国土地制度浅议高思栋土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开发和利用土地则是人类生息蕃衍和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古代的土地制度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土地制度构成了古代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劳动者和土地的结合方式以及他们的身...
《白话说文》选
作者:范进军  来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大徐本  《说文》  小徐本  《春秋传》  《周礼》  白话  祖先神  翻译体  说文解字系传 
描述:《白话说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