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官新义·夏官》补佚
-
作者:刘坤太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补佚 《周礼》 补释 王安石变法 钱仪吉 《永乐大典》 经学史 右乘 残本 小国
-
描述:这部书的传本日趋减少。明初修《永乐大典》时,已很难找到完本:到万历年间,世间连残本也没有了。清朝修撰《四库全书》时,把《周官新义》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刊行,这
-
中国传统社会基层管理的模式
-
作者:刘永华 来源:福建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基层管理 中国传统 基层社会 社会组织 管理组织 社会变迁 明清时期 “修齐治平” 乡村控制 《周礼》
-
描述: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的“相保相守”的统制体系之中,可见在儒家的政治模式中,并非否定了家国之间中间状态(亦即“社会”之本义)的存在根据,而是早就设定了这一状态,并且,由于这一状态比起宗法组织更可能构成对国家挑战的某种渊薮,提出了在此状态中进行严格统制的必要。作为先儒发表自身政治主张的著作,《周
-
狱讼辨析
-
作者:李衡梅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寇 刑事诉讼活动 《中国法制史》 《周礼》 郑注 民事诉讼 西周时代 铜器铭文 民事案件 被告
-
描述:百支箭)作为保证,败诉
-
我国商业广告小史
-
作者:兰殿君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商业广告 《晏子春秋》 《周礼》 殷商时代 青铜器 马肉 政论 庶人 典籍 比喻
-
描述: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之句。此为政论比喻,但取材于商人挂羊头卖狗肉之本事,它明白无误地使人
-
《周礼》的赋税思想
-
作者:张守军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赋税思想 赋役 贡赋 贡纳 赋税收入 国家赋税 王城 平均负担 货贿
-
描述: 《周礼》是一部关于国家官制设置的专书,虽为战国作品,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西周奴隶时代的各种规章制度。《周礼》关于国家赋税有许多具体规定。《周礼》的赋税思想,主要体现在它有关赋役的各种规定中,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 一、重视赋役的征发和管理
-
钲铙考
-
作者:陈驹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乐器 隋唐 军事活动 刁斗 《周礼》 南蛮 无舌 《文献通考》 《通典》 “证”
-
描述:并奏的“铙”。唐代,在描写军旅征战的诗歌中,这“钲”和“铙”也不时被提及。如唐太宗的《饮马长城窟行》有:……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骆宾王的《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之二)》有:“君不见玉关尘色暗边庭,铜(革是)杂虏寇长城,天子按剑征余勇,
-
论周代军事编制中的「卒」
-
作者:祝中熹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军事编制 战车 《左传》 卫队 武王 农村公社 《周礼》 战士 逸周书 致师
-
描述:子·议兵》:“故仁人之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孙膑兵法·威王问》:“毁卒乱行,以顺其志。”都是在军事编制的意义上使用“卒”
-
试论西周军事领导体制的一元化
-
作者:陈恩林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 军事领导体制 诸侯国 军队 成周 军赋 西周时期 小国 《左传》 《周礼》
-
描述:量,从而也就为西周建立以天子为中心的一元化军事领导体制,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西周军事领导体制一元化的标志,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
井田制的否定及其再肯定
-
作者:韩国磐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田制 郭沫若 《周礼》 《韩诗外传》 《孟子》 《谷梁传》 客观条件 《古史辨》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农事诗
-
描述:井田制的否定及其再肯定
-
井田制讨论的困难与不足
-
作者:周新芳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田制 初税亩 中国古史分期 私田 理论建设 理论与方法 中国古代史 封建领主 金景芳 《周礼》
-
描述:进入20世纪gO年代中期以来,井田制的讨论逐渐步入沉寂,出现了退烧现象。以1996年为例,全年发表的有关文章大致不足十篇,虽然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但毕竟数量太少,难以形成争鸣局面。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其表层原因大类于莫金山所分析的古史分期沉寂的原因:问题争辩了几十年,人们为培养这株苗苗用尽了心血。如今,它虽已长成大树,却枝权众多,只开花木结果。园丁已衰老疲劳了,已不愿再为这棵'无果树'输肥添料了①。这种局面的深层原因,则与目前井田制研究所面临的困难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是史料的问题。有关井田制研究的史料虽然不算多,却令人眼花镜乱,扑朔迷离。研究中,对古史资料的诠释不仅仅是相距甚远,甚至是大异其趣。关于井田制的描述材料,早期的无外乎《孟子}}、《周礼》等等有限的一些,但对同一条史料、同一句话的注解却各是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