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试论我国古代之赎刑
作者:郭淑华  来源:政法论坛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赎刑  《吕刑》  《唐律》  我国古代  刑法志  过失杀伤  八议  沈家本  《秦律》 
描述:所谓之
笛源发微
作者:王子初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竹笛  笛子  起源  乐器  史料  《周礼》  竹质  文物  史书  马王堆 
描述:两条途径;一是历代史书经传的记载;二要依据地下发掘出来的古代文物。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印证。但是,自秦火以后,历代文献史料中关于笛子的记载实在是众说纷纭。笛、篪、箫、龠,常相混淆。后者往往因袭前者,以至以讹传讹,使今人莫衷一是,真伪难辨。从文物的考证来看,亦有其难;笛为竹质乐器,要在地下保存几千年而不至毁灭,原是极其困难的。
我国早期官学教育的历史价值
作者:陈水德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官学教育  民族教育  教学教法  伦理道德教育  文字  形成与发展  《学记》  历史价值  《周礼》  早期教育思想 
描述:的产生和完善我国先民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创造了举世无双的方块体文字。但我国早期的文字却是在将遍缺乏教育的情况下,孤立地断断续续地产生,它并未能形成系统规范的文字。这可从最早孕育文字胚胎管窥一斑。如半坡遗址的陶文符号,及近期于长江流域出土的象形陶文和西安附近发掘的象形甲骨文.均属于三代以前的草创之作。然自虞夏以后,随着民族教育的兴起、文字和教育一旦结合,我国文字就摆脱了其草创阶段,而进入了其成熟阶段。我国早期教育.并非一开始就是文字教育。而主要的是靠直观式的器具教育。最初.人们以声教为形式,声教即乐教,靠日耳相传.用器乐传授。这是最易于被人所接受的便捷教法。至殷代,这种教法趋于完备,如殷代设大学、小学传教。大学田曾宗.为乐教;小学日序,为射教。射教是在乐教的基础上发表起来的,皆为器具之教。因此,殷代教育尚未完...
当子·档子·档案:兼评《档案名义考析》
作者:查启森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档案  文书  同义词  考析  《说文解字》  《周礼》  中国档案史  兼评  《正字通》  挂壁 
描述:当子档子档案──兼评《档案名义考析》查启森当子、档子与档案是三个同义词,皆出自清初。清内阁大库所藏天聪间祝世胤奏文中有:“臣奉汗命,跟随机儿哈贝勒驻防海州四十余日,除先拿奸细二次,见有明迷子榜什、大安榜什当子可据”(转引自傅振伦:《中国档案史讲稿》,...
传统文化刍议
作者:聂石樵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儒学  族民族精神  马克思主义  中国文化  《周礼》  我国传统文化  华夏文化  《文心雕龙》  民族文化 
描述:传统文化刍议聂石樵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论述得很明确,毛泽东同志即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丁茶山与《周礼》
作者:彭林  来源:北京图书馆馆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郑玄  “三礼”  王安石  成书年代  周公  致太平  大司乐  著作时代  大司马 
描述:罪,谪居于长髻、康津,
兴及兴诗探源
作者:贾晋华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诗”  探源  《周礼》  学科综合  发展演变  记载  兴诗  中国  古代文学研究 
描述:《周礼》记载了“六诗”这一术语,但并未给予详细解释,後代解说纷纭,但迄今未有令人满意的结论。本文旨在运用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方法,重新审视《周礼》这一记载,肯定“六诗皆体”说,探讨兴诗存在的可能性,并追溯兴字本义及其发展演变。
《诗·魏风·伐檀》中“鹑”当作“雕”解
作者:林家骊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伐檀》  《毛传》  《诗经》  鹌鹑  魏风  《鲁诗》  本草纲目  《周礼》  古今字  《诗三家义集疏》 
描述:《诗·魏风·伐檀》中“鹑”当作“雕”解
《周礼》的财政思想
作者:张守军  来源:山西财经学院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财政思想  天官  司书  财政管理  收支  宰夫  平均负担  财政支出  奢侈消费 
描述: 西周奴隶主阶级的财政思想集中反映在《周礼》一书中。据近人考证,《周礼》并非周公所作,而是战国儒家学派的作品。战国时儒家学派是一个保守的学派,他们主张复古,恢复西周奴隶制度。因此,《周礼》虽为战国作品,但它反映的,主要则应是周
《周礼》赋税的特征
作者:屈友贤  来源:科学中国人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财政支出  赋税  明细帐  《周礼正义》  官府  均平  支出权力  理论与实践  历史真实 
描述:一定项目的财政支出,仅限在一定项目的赋贡收入内开支。这样,既能保证满足周王朝财政支出的需要,又能限制财政支出权力上的随意性,使国家财政经济有序运行。赋贡专用体现在: 1、九赋。《大府》:“以式法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