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稗官”说
作者:潘建国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小说家  稗官  行政职能  待诏  刘向  《汉书》  街谈巷语  《周礼》  《隋书·经籍志》 
描述:本文通过对“稗官”一词的真实含义及其自周至汉的演变的考辨,指出尽管《汉书·艺文志》中的“小说家”与今天小说概念全然不似,但汉魏六朝小说的作品内容,却与之存在着合理的对应关系。
犀利的预言:姜太公与周公
作者:大梁如姬 米醋  来源:故事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姜太公  周公  预言  《封神演义》  《周礼》  商纣王  周武王  知名度 
描述:本文所说的可称中国最早的犀利的预言,发出预言的,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两大功臣——姜太公姜尚(原名吕尚,尊称太公望)和周公姬旦。这两大功臣的知名度不用细说,姜太公早就在《封神演义》一书中被传得神乎其神,几乎无一遗策;而周公姬旦更是亲自著写了《周礼》。
试论西周王朝三大职官系统之构成
作者:宫长为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王朝  西周金文  《周礼》  祝宗卜史  历史教学  《左传》  司寇  《尚书正义》  古籍整理研究  于省吾 
描述:试论西周王朝三大职官系统之构成宫长为我们曾经提出西周王朝应该设有掌管民事、神事和王事的三大职官系统①,其实,也是有历史渊源的。《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白皋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接着,...
从余秋雨散文看散文发展
作者:宫照敏  来源:山花(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余秋雨散文  文学分类  “文章”  《周礼》  “文”  文采  记载  诗歌 
描述: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散文是文学四体之一,除了另外三种文体,其余的都可算是散文。
郁金文化钩沉:兼释《撒马尔罕的金桃》留下的问题
作者:何科根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郁金香  《太平御览》  文化现象  《周礼》  《说文》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  文献记载  《论衡》  甲骨卜辞 
描述:郁金文化钩沉———兼释《撒马尔罕的金桃》留下的问题何科根一、《撒马尔罕的金桃》留下的问题被称作西方汉学名著的《唐代的外来文明》(原著书名《撒马尔罕的金桃》,[美]谢弗著,吴玉贵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金桃》),在第七章“植物”中的“郁金...
五谷包括哪些?
作者:赵雯  来源: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谷杂粮  战国时期  古代文献  《周礼》  《孟子》  《管子》  《楚辞》  大麦 
描述:“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周礼》中“五谷”指麻、黍、稷、麦、菽(豆);而在《孟子》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管子》里包括黍、秫、菽、麦、稻;《楚辞》则指稻、稷、黍、菽、麻,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
论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长安城中的小城、子城和皇城
作者:史念海 史先智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未央宫  汉长安城  南北朝时期  十六国时期  子城  北周  东宫  文献记载  《周礼》  军事据点 
描述:论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长安城中的小城、子城和皇城史念海史先智十六国时期长安城中分有小城,南北朝时期长安城中又另有小城、子城和皇城。小城的记载始见于《晋书》卷一一二《苻健载记》。《载记》说:(晋穆帝永和)十年(354),(桓)温率众四万趋长安。……健遣其...
在音乐中完成人生的进阶:2012年首届北京胡琴节系列人物访
作者:柳雷  来源:小演奏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访谈  音乐  成人生  胡琴  北京  人的教育  “六艺”  《周礼》 
描述:早在3000多年前,《周礼》就提出“六艺”的理论,把对人的教育归结为“礼、乐、射、御、书、数”几个方面,并由孔子等人大力宣扬与倡导,成为其后每个孺子立身治国的基础学问与修为能力。古希腊著名教育先哲柏拉图的“四艺教育”中着重提出算数、几何、天文和音乐的学习。
灯影接桂影,月圆人更园:关于中秋节的风物习俗
作者:一阳  来源:学苑创造(C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秋节  习俗  民俗节日  中华民族  唐宋时期  《周礼》  祭月  风俗 
描述:一、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中秋的起源 中秋又叫仲秋、月夕,自古便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 "中秋"一词出现得很早,《周礼》中就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记载.唐宋时期,仲秋时节的玩赏之风和民间流传的祭月风俗逐渐合流,中秋因此发展成为一个专项的节日.
行道树史话
作者:王新战  来源:生态文化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行道树  史话  生态环境  自然景观  《周礼》  大自然  道路  乡村 
描述:城市和乡村的行道树,是美化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改善了城市和乡村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给行人带来了绿荫. 道路两旁植树,在我国周代是一项制度.据《周礼》记载,"国郊及野之道路"旁必种树,"列树以表道",兼"以荫行旅",即在道路两旁整齐地植树,以便于行人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