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8)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
地方文献
(4)
按年份分组
2014
(1)
2012
(1)
2006
(2)
2004
(1)
2000
(1)
1998
(1)
1994
(1)
1991
(1)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
(2)
剧影月报
(2)
戏曲研究
(1)
中国文化报
(1)
复印报刊资料(戏剧 戏曲研究)
(1)
戏曲艺术(北京)
(1)
昆山日报
(1)
相关搜索词
工尺谱
名著改编
王世贞
古代戏曲
创作
传奇
中国戏曲
戏剧
首页
>
根据【作者:顾聆森】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昆剧《牡丹亭》
作者:
顾聆森
来源:
昆山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顾聆森 《牡丹亭》是明代传奇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昆剧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1598年,又名《还魂记》。剧演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由于礼教束缚,长到16岁尚未进过自家的花园,一日在丫环春香的怂恿下游园,方知春天之美丽,不禁叹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游罢昼寝时得了一梦,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
昆曲腔格汇释
作者:
顾聆森
来源:
戏曲艺术(北京)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腔格
昆曲
曲牌体
唱腔
表演艺术
长生殿
昆剧
牡丹亭
唱法
工尺谱
描述:
依腔(腔格)行字”的过程。
昆剧《小孙屠》中传统程式创造性的运用
作者:
顾聆森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孙屠》
传统程式
昆剧
《永乐大典》
名著改编
《长生殿》
《牡丹亭》
《桃花扇》
舞台艺术
描述:
昆剧《小孙屠》中传统程式创造性的运用
论中国古代戏曲的理论批评
作者:
顾聆森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戏剧 戏曲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中国古代戏曲
《西厢》
《琵琶记》
《牡丹亭》
王世贞
汤显祖
《拜月亭》
戏曲理论批评
文学性
描述:
论中国古代戏曲的理论批评顾聆森戏曲理论批评与戏曲活动与生俱来。但在它的前期,只不过局限于对词藻的品评或从事考证本事、源流等一些表层活动。随着昆曲实践的发展深入,品曲的理论建树以其瞩目的广泛性与深刻性逐渐成为了整个昆曲运动不可分割轻忽的组成部分。我国古...
汤显祖的戏曲二度创作理论
作者:
顾聆森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戏曲
文学研究
中国
描述:
汤显祖的戏曲二度创作理论
论理论批评对昆剧创作的制约与导引
作者:
顾聆森
来源:
戏曲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论批评
昆剧
创作
汤显祖
当行
牡丹亭
音律
王骥德
传奇
导引
描述:
自身的前卫和非中庸的个性,壮大成熟起来。清代后期,昆剧创作开始偃旗息鼓,理论批评也就很少再有作为,昆剧创作与昆剧理
昆剧的市民话题——“汤沈之争”新解读
作者:
顾聆森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沈之争
解读
市民
昆剧
《牡丹亭》
16世纪
汤显祖
改编本
宜黄腔
传奇
描述:
,作出声明,表达了如下观点:[第一段]
言情:中国戏曲表演理论的奠基石
作者:
顾聆森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演理论
汤显祖
中国戏曲
中国古代戏曲
艺人
戏曲理论
戏曲表演
潘之恒
理性观照
牡丹亭
描述:
中国古代戏曲的表演理论起步较晚,早期的表演理论(如燕南芝的《唱论》、魏良辅的《南词引正》等),曾长时间滞留在唱念等技术性的探讨上。古代戏曲表演得到较高层次的理性观照,是在
尴尬:昆剧改革的新境遇:由改编“牡丹亭”所引起的“高雅”与
作者:
顾聆森
李彬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作品研究
作品研究
戏剧
戏剧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地方戏曲
地方戏曲
昆剧
昆剧
描述:
尴尬:昆剧改革的新境遇:由改编“牡丹亭”所引起的“高雅”与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