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04(1)
1990(1)
1986(2)
1958(1)
按来源分组
创作评谭(1)
文艺研究(1)
中国戏剧(1)
剧本(1)
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1)
相关搜索词
从“牡丹亭”看传统剧目的主题思想
作者:郭汉城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牡丹亭”看传统剧目的主题思想
谈徐棻剧作
作者:郭汉城  来源:剧本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作品  当代戏曲  中国戏曲  艺术家  汤显祖  个性鲜明  现实感  改编本  艺术形式 
描述:接受过当代最先进的思想——马列主义的教育,具备较高的民族文化的素养;作为艺术家,又有自觉的革命责任感。这些条件使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强烈的思想倾向和丰富
石小梅的探索与追求
作者:郭汉城 谭志湘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昆曲  少年  江苏省  牡丹亭  表演  探索  生活化  母亲  演员 
描述:谏君,将儿子送到好友齐大夫鲍牧家寄养,以保伍氏一脉宗(?)。石小梅在此折戏中饰演伍子。她扮演的伍子稚气可鞠,而又蕴含着一股
戏曲的宏观把握和审美评价
作者:郭汉城 章诒和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评价  戏曲  创作实践  戏剧艺术  作家  评价工作  剧目  观众  汤显祖  舞台 
描述: 戏曲的宏观把握和审美评价,都属于艺术的评价工作,而戏剧(戏曲)艺术的评价,则是作家与观众、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必不可少的桥梁。正确的评价,应该结合戏剧艺术的功能、特点,对具体剧目和某种舞台现象做出具体的分析。它是对戏剧的创作实践进
新版赣剧《牡丹亭》的探索意义
作者:郭汉城 王安奎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戏剧  新版  江西  探索  专家学者  原著  古典  改编 
描述:校文化建设等进行了交流和研讨。与会的专家学者对这种传统与时代结合、戏剧与高校联姻的尝试给予了高度评价。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版赣剧《牡丹亭》,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这种探索,本期特编发部分出席研讨会专家的笔谈,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