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6)
会议论文
(9)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地方风物
(36)
按年份分组
2014
(7)
2012
(4)
2011
(9)
2010
(1)
2001
(1)
1998
(1)
1997
(2)
1995
(2)
1994
(1)
1992
(3)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3)
矿物学报
(5)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
铀矿地质
(2)
地质力学学报
(1)
地质与勘探
(1)
矿产与地质
(1)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
相关搜索词
包裹体
成矿作用
华南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岩相互作用
古水文地质
地球化学
成矿热液
成矿地质
元素地球化学
中和
基底变质岩
大地构造背景
古水文地质分析
地热
同位素
地球化学模拟
岩浆演化
成分分析
塌陷盆地
首页
>
根据【作者:胡宝群,吕古贤,孙占学,李满根,史维浚,李学礼,王运,白丽红】搜索到相关结果
26
条
相山矿田沙洲铀矿床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
曹小兵
吕古贤
胡宝群
郑光高
姚宏鑫
梁东
来源:
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沙洲矿床
沙洲矿床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
元素相关性
元素相关性
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描述:
、Zn、Zr、Mo、Pb,这些元素可作为铀成矿预测标志。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和丰富了沙洲铀矿床的成因认识。
相山铀矿田铀源的地球化学证据
作者:
孙占学
来源:
矿物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铅同位素
铅同位素
元素地球化学
元素地球化学
水岩反应
水岩反应
相山铀矿田
相山铀矿田
描述:
互作用产生。
相山矿田铀的中和还原成矿作用
作者:
周文斌
史维浚
来源:
矿床地质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铀矿床
铀矿床
中和
中和
还原成矿作用
还原成矿作用
相山矿田
相山矿田
描述:
该文以相山矿田为例介绍了铀的中和还原成矿作用的概念和机理。现已证明铀矿床不仅可以形成在还原显著增加的氧化-还原过渡带,而且可以形成在没有还原剂增加或溶液Eh值下降的中和作用带。实际上,中和作用是大多数情况下导致铀还原沉淀的关键因素。中和还原成矿作用的思想为研究铀成矿机理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江西临川地区相山铀矿田主要控矿因素分析
作者:
吕古贤
刘荣霞
来源:
矿物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山铀矿田
火山盆地
主要控矿因素
次火山岩
铀矿化
火山活动
晚侏罗世
基底变质岩
构造运动
花岗岩
描述:
1
区域地质背景相山铀矿田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的过渡部位,处在NE向赣杭火山岩成矿带与NNE向大王山—于山花岗岩成矿带交会部位的相山大型塌陷式火山盆地中。该区地质发展历史复杂,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相山铀矿田:断裂构造控矿
作者:
袁月蕾
吕古贤
来源:
矿物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山铀矿田
构造控矿特征
火山盆地
热液型矿床
大地构造背景
铀成矿带
断裂破碎带
断裂构造控矿
扬子地块
华夏地块
描述:
相山铀矿田是中国最大的、与火成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
1
大地构造背景相山铀矿田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结合带附近,NE向赣杭火山岩铀成矿带与NNE向大王山—于山花岗岩型铀成矿
相山铀矿成矿古水文地质分析
作者:
周文斌
李学礼
来源:
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山铀矿田
古水文地质分析
水热系统
描述:
分区、分析了古地下水的补给区、排泄区和径流途径,并对成矿古水热系统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
相山地区地幔热流
作者:
周文斌
李学礼
来源: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热
地热
地幔
地幔
热流
热流
地壳构造
地壳构造
相山地区
相山地区
描述:
相山地区地幔热流
同位素在相山火山岩型铀矿床研究中的某些应用
作者:
刘金辉
李学礼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同位素在相山火山岩型铀矿床研究中的某些应用
同位素在相山火山岩型铀矿床研究中的某些…
作者:
刘金辉
李学礼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同位素
成矿热液
火山岩
铀矿床
描述:
同位素在相山火山岩型铀矿床研究中的某些…
相山铀矿田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模拟
作者:
周文斌
史维浚
吕跃进
来源:
地球化学杂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矿作用
成矿作用
地球化学模拟
地球化学模拟
铀矿田
铀矿田
描述:
3)等配合物形式存在,非常稳定,即使在深部强还原环境中仍然能够迁移;酸性和碱性环境,尤其是强酸性介质有利于铀迁移;随着CO和F-含量的增高以及温度的提高,铀的迁移性能增强;在水热系统排泄区发生的降温、减压脱气(脱碳酸)和混合作用等造成铀沉淀富集,形成沥青铀矿、方柱石、萤石、方解石和赤铁矿组合,与相山矿田萤石-水云母型铀矿化特征相一致。地球化学模式程序不仅能够按天然条件模拟地球化学作用,而且还能阐明地球化学作用的反应途径和反应动力学问题,是研究铀成矿古水热系统中地球化学作用的有力手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