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北宋新学与理学为学次第的差异
作者:肖永明  来源: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论语》  《春秋》  为学次第  《周礼》  《易》学  《诗》  《孟子》  《大学》  《书》 
描述:新学与理学学者都强调通过对儒家经典的训解与研究,来体会圣贤深意。但他们对诸经的重视程度和研习次序互有差异,即新学学者强导调由用及体而理学学者则强调由体达用。
王安石的本体论建构及其特点
作者:肖永明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本体论    儒学  佛道之学 
描述:为了回应佛道之学的挑战、复兴儒学 ,王安石在批判、否定佛道空无学说的同时 ,提出了其道本体论 ,并力图由天及人 ,从道本体出发对儒家的纲常名教作出论证。但是其本体论建构的特点是以人法天而非天人合一 ,存在着天人二本的缺陷。相对于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本体论建构的目标而言 ,王安石的本体论建构是不成功的
陆九渊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四书》
作者:肖永明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理论体系  《四书》 
描述:《四书》是陆九渊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资源。其"心即理"的本体论、以"发明本心"为核心的修养工夫论、格物论、义利说的提出与建构,都是以《四书》思想资料为依托的。
荆公新学的治学成就与学术地位
作者:肖永明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学  王安石  治学  成就  地位 
描述:训诂之学转变为性命义理之学的标志 ,在宋代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吕祖谦的道德性命之学及其兼融朱陆的特点
作者:肖永明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祖谦      人性论  修养论  朱熹  陆九渊 
描述:吕祖谦重视对道德性命的探讨。他以"理"与"心"为其最高的本体范畴,力图将"天理"与"人心"融为一体,并在人性论与道德修养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见解。他的道德性命之学体现出会通、兼融朱陆之学的特点。
荆公新学的两个发展阶段及其理论特点
作者:肖永明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新学  发展阶段  理论特点  道德性命 
描述:荆公新学的两个发展阶段及其理论特点
朱熹的《周礼》学思想
作者:殷慧 肖永明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周礼》  思想 
描述:朱熹坚信《周礼》为周公所作,维护其作为礼学经典的神圣地位。这一态度既是对宋代《周礼》研究的反思与批驳,也与其为学宗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朱熹与王安石、陈傅良、胡宏在《周礼》观上的分歧,可以看到朱熹《周礼》思想形成的脉络与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