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年方言语音研究
-
作者:段晓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永年方言 古知庄章组字 入声舒化 舒声促化
-
描述:南、北、中五个大方言点。通过五个方言点的对比,讨论语音在共识方面的发展规律。同时,又对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的人进行调查,比较了永年方言在历时方面的演变特点。最后,对永年方言中的舒声促化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了舒声促化的特点。本文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永年概况和永年方言的语音系统。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永年概况包括永年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永年方言的研究情况、本文的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章语音系统介绍了永年方言的声母、韵母系统以及县域内部不同地方声母、韵母的差别。第二部分是声母专题,通过县内不同方言点,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读音比较,发现古知庄章组字在永年县东南西北部地区只读[sù][sùG][ù]一组声母,在中部地区有[sr][srG][r]和[sù][sùG][ù]两组声母,知组二等字和庄组开口字多读[sr]组声母,知组三等字、庄组合口字和章组字多读[sù]组声母。中部地区的两组声母也正在向[sù][sùG][ù]一组声母演变。古精见组细音字,中老年人读音分尖团,青年人不分尖团。第三部分是韵母入声专题。永年方言入声有[∫>][h∫>][t∫>][x∫>]一组4个韵母,音节短促。入声舒化是大趋势,其中全浊声母字舒化最快,其次是次浊声母字,清声母字舒化速度最慢。舒化字的调类归派关系是:清声母舒化字在四个调类中的归派比例相差不大,去声稍占优势;全浊声母舒化字主要归阳平;次浊声母舒化字主要归去声。通过不同方言点上的入声舒化字比较发现,从西部到东部,入声舒化字逐渐增多,喉塞韵尾渐渐变得不清楚,舒化速度加快。东、中、南部出现了阳声韵舒化字,西部和北部没有这种现象。永年方言中的舒声促化符合晋语舒声促化的特点,本县舒声促化字的特点是:韵摄整齐,大都来自古果遇止假四摄;舒声促化后只有[∫>][h∫>][t∫>][x∫>]一套韵母,与方言中的入声韵相同,舒声促化方式与促声舒化方式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