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2)
历史名人
(1)
按年份分组
2012
(2)
2007
(1)
按来源分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1)
其它
(1)
相关搜索词
古典戏剧
《牡丹亭》
法家
首页
>
根据【作者:杨玲】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传统戏剧中文化因素的翻译:以《牡丹亭》英译本为例
作者:
杨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转向
文化转向
古典戏剧
古典戏剧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
是近年来,翻译学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文化层面,关于翻译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开始盛行,“文化转向”概念被广泛接受。这一概念打破了过去传统的翻译观,引入新的翻译视角,为翻译开辟了新的道路,进一步促进了翻译的发展。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牡丹亭》是中国著名古典戏曲的传世之作,它的情节、主题和语言都影响极大。《牡丹亭》和《红楼梦》、《西厢记》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三大经典爱情故事。《牡丹亭》全剧55出,引经据典、文字优美。但当人们对汤显祖才华钦佩的同时,如何将原文中的文化因素尽可能的在译文中保留,这对翻译者是个不小的考验。目前《牡丹亭》的英译本主要有三个,分别是Cyril Birch,张光前和汪榕培的英译本。本文通过对这三个译本中文化因素翻译的对比,旨在探讨不同翻译策略影响下,译本的不同以及如何翻译才能最多的传达原文的信息,更好的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论《牡丹亭》中文化因素的翻译
作者:
杨玲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转向
文化转向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
文通过对这三个译本中文化因素翻译的对比,旨在探讨不同翻译策略影响下,译本的不同以及如何翻译才能最多的传达原文的信息,更好的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先秦法家对《周礼》的继承发展——兼论连坐法和法家“以吏为师
作者:
杨玲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家
《周礼》
连坐法
乡遂制度
“以吏为师
以法为教”
吏师制度
描述:
连坐法是先秦法家严刑重刑的标志,“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其文化专制的标志,它们的形成与《周礼》关系密切。《周礼》的乡遂制度为连坐法的形成提供了模式,而担负着国家政令传播职责的吏师制度则是法家“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文化专制的蓝本。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